文/羊城派记者 张璐瑶
图/羊城派记者 黄巍俊
15日上午,首届中医药传承创新(梅州·留隍)峰会在梅州丰顺留隍镇开幕。会议由梅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中医药会上,广东新南方中医研究院联合主办。开幕式上,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教授作了题为《关于中医药发展之路的思考》的发言。
石学敏是国家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现代中国针灸奠基人,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他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创建“针刺手法量学”,研制发明“脑血栓片”等药品,主持完成包括国家973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43余项,出版著作50余部。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荣获国家卫建委“最美医生”荣誉称号。
“我对广东印象深刻,我非常支持佩服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而以李国桥先生为主的团队,第一个临床证明了青蒿素有效,成功治疗疟疾。”他说,“广东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分享了自己50多年来做中医科研的经验。如何以现代生物学为基础,研究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上的优势,把传统中医药在原本基础上做得更好、推向国际?他认为,必须要有科学、系统、规范的科学研究做支撑,这也是中医药科学工作者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最早提出在中医药外科,如针灸、推拿、骨伤,必须要在古典医学指导下,在临床医学基础上,找出规律,推向国际,这可能是一条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医方脉源远流长,有人说,中医学的繁荣在于中药,中医学的衰落也在于中药。石学敏认为,对中药进行科学性验证势在必然。“中药应该是绿色的,千年老参,用化肥催起来,这还是人参吗?药变质了,做出来的成果也只能是伪科学。”
在他看来,真正的中医药科学研究,应该是有团队、有课题、有目标,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研究,拿出成果。他在40多年对于脑血管、脑中风的研究中,就是用这样科学的办法,实践证明出有效的统一治疗手段。
“中医对自己的理论做出现代生物学的解释,势在必然。”石学敏说,“从中医方脉角度说,我建议,从辨证论治基础上,一个个证,进行研究,找出规律。同时,用多中心、大数据、云计算,搞上20、30年,最后拿出规律性、有效的治疗方案。”
他希望,这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不仅能在中国推广使用,还能推广到国际上,并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有效治疗手段,把中医药推向全世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江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