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蒋隽
自从人类脱离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进入分工协作的工业社会,买买买这件事,就成了每个人都逃不开的痛苦和快乐。
近日,买买买“教主”黎贝卡出了本新书《今天也要认真穿》。羊城派记者就此专访黎贝卡,谈她对消费的理解,文思枯竭被掏空了怎么办,跟不上潮流被拍死在沙滩上怎么办,不红了怎么办?
买买买这件事
A.与消费主义划清界限
虽然因强劲带货能力被被粉丝视为“买买买教主”,但黎贝卡一再跟消费主义划清界限:“现在这种环境和时代,人可能不买吗?一个人不可能自己种菜、自己做衣服……一定会有消费,但消费不一定变成消费主义,关键是怎么消费和怎么看待消费,买只是手段,重要其实是你买的东西是不是喜欢、适合、需要?”
黎贝卡认为,她所做的一直是分享。“我以前也是乱买很多,后来才慢慢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适合什么。我开公众号的初衷,就是把我以前走过的弯路、教训分享给大家。”
“我不会让大家什么都买。”如果打个不特别恰当的比喻,黎贝卡认为自己像导购,“我的公众号每天都有推广,包括‘双11’也会做好物清单的推荐,但这些东西是我在万千的商品里挑出来,觉得不同人群和需求的人值得买的、或者是在这个时候优惠力度很大的。”
B.拒绝被定义为引导消费
想买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是被淹没在各种网络攻略、小红书推荐信息中,眼花缭乱、处于崩溃边缘的犹豫不决?还是英勇就义般横下心闭眼一买?
在这个商品极大丰富的时代,面对成千上万的商品,对于需要节约选择和时间成本的普罗大众,出现商品的筛选者和过滤者,是必然。他们以自身信誉、光环为抵押,让粉丝听从其购物指引,但其中有多少客观与适合,多少商业利益,对指引者和被指引者,只能自己度量了。客观效果上,从各类时尚博主到李佳琦等网红,都一定程度充当了这一角色。
但有意思的是,黎贝卡自己并不认同这一定位,拒绝被认为是引导消费,“走过商场、超市,所有人都在叫你买,所有东西都在向你招手。你更需要的是去拨开这些迷雾,看到什么是值得买,或我真正想要什么。我从没想过要改变、影响他人,但吸引到志趣相投的人、或者认可我的人,所以可能客观上影响了一些人。”
C.人与物最好的关系:拥有、相处、不为所累
黎贝卡认为,消费是可以选择的,处理好人跟物品的关系,就不会走向消费主义或低欲望的极端。
“人和物品最好的关系,是你拥有喜欢的东西,和它相处,又不至于为物所累。”黎贝卡解释,“不真正喜欢一个东西而冲动购买、不开心买个东西让自己开心下,就是物所累。”最好的平衡是,被喜欢的东西包围,但这些东西不至于成为负担。
“我并不觉得,可以随心所欲的买买买,就很快乐。现在我在购物过程中最愉悦的感觉,来自拥有某个物品后,反复使用,每用一次都觉得更喜欢它一分,用了一段时间,有点磨损和旧了,更加觉得要珍惜它的过程。”这让她养成一个习惯:东西不再随便买,但也绝不愿将就,买了就会一直用下去,宁愿买的时候肉痛一点,“但知道它们会陪伴我很长时间,就觉得很值。”
D.穿衣,认识自己
黎贝卡说,衣柜是自我的投射,除了审美品位,还能看出我们生活的习惯,自我管理能力和隐藏欲望。
“穿什么、不穿什么、买什么、不买什么,这些选择其实也是取舍的过程。在选择过程中,我们逐渐搞清楚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摸索出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黎贝卡认为,一个理想的衣柜,并不一定要多大,而是在打开它的瞬间满心欢喜而不是一头乱麻,因为里面的每一件单品都是我们精心挑选、心动不已的,每一件都是真正的“我的衣服”。寻找穿衣风格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认清自己的过程。
黎贝卡12岁就爱上超短裙,当记者时甚至穿着迷你裙、渔网袜采访。她笑着忆当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不同的场合应该怎样恰当的穿”,但不记得哪一天开始,她对迷你裙长达十几年的迷恋,突然终结了,告别了衣不惊人死不休的时期。
“也许我终于从渴望关注、渴望与众不同的漫长青春期里走出来,进入一个‘自己呆着就很好你们谁也别来吵我’的阶段。”
她总结,成长是个不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衣服比我们更了解自己,“从乱买到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个过程确实不容易,但可以做到。”
每隔一阵子,她都会给家里来个大扫除,“在一次又一次的整理过程里,我逐渐明白,拥有的那么多物品里,哪些是真的需要并给我带来快乐的,哪些是毫无必要的浪费。留下什么,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
E.应该压抑购物欲吗?
人人都在说,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人又都在剁手,并时常在剁手后暗自饮恨。我们应该压抑购物欲望吗?黎贝卡曾经立下一个flag:三个月完全不购物。的确做到了。
“可是,一直穿旧衣很快让我失去了对穿衣搭配的热情;并且在解禁的下一个月里,几乎每天都在报复性的买东西。极端压制正常欲望,反而会触底反弹。”这让她认清一个真相:“我做不到对物质的超然和冷淡,他们真的让我快乐。真实生活从来就离不开‘买’这件事,谁也做不到完全不消费,完全消灭对物质的欲望是不可能也没必要的。适当满足自己,跟物品建立一种良性互动,是更健康的心态;通过自己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恐惧
A.跟不上潮流怎么办?
从微博到微信,网络时代的残酷健忘与竞争可说是“各领风骚数年,风云变幻大王旗”。“黎贝卡”品牌如何经营持续?
“黎贝卡”走细分受众之路,“我们现在有一个自媒体矩阵,除了我的号还有另外三个号,都是不同的垂直领域。比如‘你的包真好看’,专注做包包;‘每天只种一棵草’专注一些生活小物;‘异想生活笔记’偏向生活方式、自我成长。接下来还会有新号,整体都在输出更优生活方式的范畴里。”
此外,她还有自己的电商品牌,“像一个买手店的概念。”
对于今天抖音、明天vlog的日新月异技术浪潮,黎贝卡怕不怕一个没跟上流行就被拍死在沙滩上?
“这些最时髦的东西,我要么没有,要么也开得很晚。”黎贝卡说,对潮流的焦虑团队肯定有,但她的焦虑主要来自于内容,“我自己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型的经历,让我对(潮流)的焦虑真的简单了很多,从传统媒体出来会让我有一个自信,觉得好的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被需要的,只要有这个技能,无论平台怎么变,都可以有你自己。”
B.被掏空了怎么办?
天天更新,会不会有一天被掏空了,文思枯竭?
黎贝卡说,有的人觉得每天都在写、没有时间学习,要被掏空。其实,写一个题材,对它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我把每一个采访、每一条稿子、每一件事情都当成吸收、学习的过程,所以没有过被掏空的感觉,只有很累的感觉,体力跟不上的感觉。”她笑。
C.不红了怎么办?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红人,如果有一天不红了、没有粉丝追随了怎么办?这个问题,黎贝卡有一个科比式的回答:你见过凌晨三点戛纳的红毯吗?这个问题她想过千百遍:已经做好随时被遗忘,随时离开的准备。
作为一个做内容出身的,她更害怕“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觉得不好看、没意思了怎么办?”“时尚博主这个职业,确实有很多迷人的光环,说没有开心过、没膨胀过是不可能的。”
但她一直记得多年前当电影记者时,看到的凌晨三点钟的、著名的戛纳红毯,“在忽明忽灭的夜色和晨光的交叠里,显得无比冷清,没有美人们争奇斗艳,没有闪光灯和滤镜加持,也不过就是一块寻常的红地毯”,让她明白:所有的繁华,都不过是一场梦幻。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解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