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4条美丽乡村游线路被农业农村部推介
2019-11-14 13:42 羊城派 原创
广州、东莞、汕头、韶关四市的几十个乡村成功入选2019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景点线路

文/羊城派记者 黎存根

凉风习习,秋意浓,正是乡村郊野休闲游的好时节!
日前,由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推介的2019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景点线路已推出,广州、东莞、汕头、韶关四市的几十个乡村都成功入选,从南雄的金黄银杏叶,到从化的温泉和森林,再到东莞的水乡新姿,还有潮南的山海农耕风情,时令美景组成4条美丽的乡村游线路,这个秋冬周末游想省心又好玩,不妨就让它们承包吧!(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帽子峰林场银杏叶黄 图/黎存根

推荐1:“广府原乡•银杏染秋”乡村休闲之旅

行程广州→南雄市区→帽子峰省级森林公园→主田香草世界森林公园→坪田千年古银杏群→珠玑古巷→三佳农业公园
游玩:2-3天
特色:南雄有名的“银杏之乡”,深秋季节,南雄帽子峰林场银杏金黄,层林尽染,被许多摄影发烧友誉为“南雄九寨沟”;主田镇大坝村的香草世界森林公园是汇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养生于一域的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园区。而坪田镇新墟村与迳洞村的千年古银杏群,目前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5000多株,树龄最长的达1680多年。每到秋天,满地金黄,令人神往,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赏秋、观景、摄影,蔚为壮观。 

坪田古银杏 图/黎存根

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珠玑古巷是全国三大寻根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附近的三佳农业公园,规模化建设的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稻香小龙虾养殖基地、稻香鱼、稻香鸭养殖基地、房车露营、孔雀农业、教育基地、灵芝仙草中医药植物园、主题特色餐厅、名人蜡像馆、特色民宿等一应俱全。

推荐2:美丽从化温泉生态乡村游休闲精品线

行程广州市区→南平静修小镇→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温泉财富小镇→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香蜜山果庄→莲麻小镇
游玩:2天以上
特色:秋季来临之时,到温泉镇南平静修小镇登上红枫公园,可看红柿满山,赏红枫满枝头;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更是南方著名的观赏红叶胜地;还可以畅玩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那里一派“远山时明灭”、“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这两大森林公园待到深冬,更是“香雪”盈盈。晚上可入住附近的温泉财富小镇,28平方公里内集中了众多优质温泉疗养资源。

从化石门红叶 图/黎存根

秋高气爽,还可去从化区吕田镇安山村的香蜜山果庄继续摘果之旅;而莲麻小镇更是因流溪河北源头、客家围龙屋、东江纵队遗址、古驿道等自然人文景观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推荐3:东莞麻涌镇水乡美食休闲游线路

行程广州市区→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古梅生态农业园→“古梅乡韵”乡村游→白房子民宿群
游玩:2天
特色:东莞市是珠三角著名水乡,麻涌镇更是水乡中的代表。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水上绿道项目和绕湖骑行路线,其岭南水乡生态湿地成为珠三角水乡旅游新地标;月满楼的“全蕉宴”“河鲜宴”更是难得的水乡特色菜。附近的古梅生态农业园则是一个集主题度假、水乡休闲、园林观光、农业体验、乡村餐饮于一体的新概念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区,可在创客坊享用晚餐,享美食、赏美景,亦可在中大创客坊夜市一条街寻味特色小吃。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东莞华阳湖湿地公园(东莞水乡管委会官网)

“古梅乡韵”乡村游实现与华阳湖湿地公园、“香飘四季”乡村游相联通,呈现“水水相通、路随水走”的生态特色景观。其串联竹松雷公祠、军城、麻二香蕉文化园、兰陵古戏台、魁楼等特色人文景点。在新基村莫氏祠堂旁,已有民宿60余栋,是岭南水乡地区规模最大的民宿群,诸多民宿都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推荐4:海门山海农耕旅游精品线路

行程广州汕头市区→莲花峰风景区→海门羊氏祖祠述先堂→海门渔港→坑尾村→世外田园农耕体验区→大湖神庙→韩文公祠→竞海农场→杨枝寺→龙头
游玩:3天以上
特色:汕头潮南区海门镇,依山傍海,是著名渔港,时令海鲜加上逐渐被人认识的自然与人文美景,逐渐旅游兴旺。在潮阳区南海边陲、练江入海口处的莲花峰风景区是,是潮汕久负盛名具滨海特色的胜迹。海门镇的海门渔港,彻底满足你对海鲜的口腹之欲;世外田园农耕体验区,现已成为周边青少年儿童农耕教育、农耕体验的重要基地;竞海农场传统农耕习俗活动保存完好,具有山村自然风貌,山清水秀。革命老区坑尾村,既有山塘水库又有天然沙滩浴场。

海门渔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图)

海门镇还有不少名胜古迹,海门羊氏祖祠述先堂堪称当地特色建筑之大成,文物收藏也比较丰富;湖边村的大湖神庙保留着不少重要历史文物;龙头山宛如跃入大海之龙,山畔的杨枝寺又称“小普陀”,雕刻着精美的壁画。而市区的韩文公祠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潮府创始最早的韩愈祠。(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