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林曦 何晶
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当天下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博局)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通气会上介绍称,第二届进博会紧紧围绕习近平主席“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的总要求和主场外交定位,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多家企业参加企业展,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展览面积达36万平方米。
截至11月10日中午12时,累计进场超过91万人次。6天的展期中,主场外交顺利举办,论坛会议思想汇聚,展览交易务实高效,配套活动丰富多彩,服务保障专业便捷,整个展会精彩纷呈,盛况空前,进博会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作为新时代国际合作重要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展会规格高,国内外影响广泛
11月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提出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3点倡议和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5方面举措,宣示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澎湃动力,在与会人士和社会各界中引起强烈共鸣,得到国内外各界高度认同和广泛赞誉。
法国总统马克龙、牙买加总理霍尔尼斯、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意大利外长迪马约、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在开幕式上致辞。
“第二届进博会得到国际社会热烈响应,无论是国家展、企业展,还是虹桥论坛,国内外各方都积极踊跃参与。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共有126个外国政府团组参会,境外副部级以上嘉宾超过200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
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第二届进博会国家展参展国分布广泛,各国展台特色鲜明,中国馆彰显中国特色,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展示中国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成就。企业商业展规模、质量、布展水平均实现了新突破。
据初步统计,全球或中国大陆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服务391件,高于首届。进博会正逐步成为各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和交易采购的首选平台。
第二届进博会专业观众注册超过50万人,其中包括7000多位境外采购商,大大超过首届,采购商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采购商专业性更强,其中,境内企业中来自制造业的占32%,来自批发和零售业的占25%。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
第二届进博会期间,共举办380多场配套活动。其中,国家部委的政策解读类活动12场。国际组织中,世贸组织举办《2019年世界贸易报告(中文版)》发布会,联合国工发组织举办《2020年工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举办“打击侵权假冒国际合作论坛”。
各省市举办了系列招商推介、经贸洽谈活动,促进贸易、投资与产业合作。新品发布平台共组织53场发布活动,推出多项新产品和新技术。
3天供需对接会上,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367家参展商、3258家采购商进行多轮“一对一”洽谈,达成成交意向2160项。首次集中亮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展示活动积极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国家展延展到11月20日
为突出专业化办展方向,今年进博会没有设置社会公众日。据了解,为满足广大市民热切的观展愿望,感受精彩的进博盛会,国家馆将在进博会结束后进行延展,于11月13日-20日期间(每日9:30-16:30)向公众免费开放。
通过前期网上预约,目前8天观展场次已全部预约完毕,观众总数40万人。社会观众可以通过参观国家馆,充分领略各国独特文化和投资、旅游、人文、科技等信息。
除了近距离感受进博会的盛况,大家也很关心怎样才能买到进博会的展品,据了解,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与国家会展中心只有一路之隔,步行即可到达。
已有230多家企业签约报名第三届企业展
在通气会上,进博局表示,在第二届进博会展区布局、题材设置等方面进行新尝试的基础上,为实现更科学、更合理的展区布局,第三届企业商业展将分为技术和装备板块、消费品和智慧生活板块、食品和农产品板块、服务和健康板块。设置服务贸易、汽车、消费品、技术装备、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食品及农产品6个展区。
如果在2020年1月31日前签约且首付不低于50%的,可以享受减免10%展位费的价格优惠。
不少展商表示,参展结束回国后将立即启动第三届签约审批流程。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30多家企业签约报名第三届企业展,展览面积超过8.4万平方米。其中,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超过80家,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
“企业通过参加进博会,真切地体会到中国这个大市场的潜力,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对进博会的信心越来越强,报名更加积极踊跃,纷纷扩增签约面积。不少参展商表示,参展结束回国后将立即启动第三届签约审批流程。”进博局副局长孙成海说。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