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货车”终于真相,然而CNN的乱中阴谋还在继续……
2019-11-08 11:33 蒋校长
或许就在这个时刻,CNN们正和他们在中国的“代言人”策划着下一场“舆论风暴”

“当真相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全球。”

这句话恰是美国媒体的最真实写照。

10月23日,39名亚洲人殒命于零下25℃的冷冻货柜车中。就在大家都忙着查证的时候,西方媒体一口咬定这39人来自中国。

紧接着铺天盖地的翻历史旧账,用这种“冷饭热炒”的方式,“提醒”中国人民:“国家的发展与你何干?”

CNN记者甚至发出了这样的质问:

▲ CNN标题:“为什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还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英国”

真相尚未浮出水面,CNN就急忙捡起沾着39条人命的“血馒头”,砍向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生怕错过任何一次抹黑中国的“好机会”。

▲ 越南遇难者家属

然而,当英国警方证实“39名死者均为越南人”时,新闻热度一下就下去了。

原本驻守在事发地跟踪报道的美国记者们,“呼啦”一下子全散了。他们带着失望的心情,收起了自己的“长枪短炮”。

CNN没有再进行后续的报道,也没有请哪个“砖家”分析分析越南经济的问题。

美国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又换成了“总统大选”、“弹劾特朗普”,澄清遇难者为越南人的新闻,只占角落里一个很小的版面,不知道还以为是“寻人启事”。

也没有人再抛出“定体问、我陷思”的灵魂提问了,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CNN欠中国人的那些账

有句话叫“一出国,就爱国”,此话不假。

随着这些年中国的快速崛起,以美国为首的境外媒体对中国极力抹黑,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在这些无良媒体的眼中,中国干什么都是错的。

发展经济成了“对外扩张”,基础建设说是“浪费公帑”,连拍个《战狼2》都说你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以致于平时不怎么关心政治的人,出了国被硬生生的掰成了“自干五”。

就拿CNN来说,它抹黑中国可是行之有年。

远的不谈,就说2008年旧金山转播奥运火炬传递时,CNN的主持人就曾大放厥词称“在过去50年里,中国人基本上是一帮暴民和匪徒”,激怒了全体海内外华人。

今年香港暴乱,CNN就为暴徒百般辩护,甚至抹黑说“港警向示威者扔汽油弹”,生动形象的解释了“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两个成语。

▲ RT披露CNN记者向暴徒推出“着装指南”

此前,CNN的记者们还不遗余力的在非洲丑化中国形象,故意歪曲“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说成是给发展中国家设下的“债务陷阱”。

他们甚至逼问肯尼亚总统:“难道跟中国借钱没风险吗?”

结果直截了当被总统“怼”了回去:“我们是从中国借了钱,但也从美国借了,为什么只关心中国给肯尼亚的贷款?”

这些荒诞不经的新闻报道看似是为了博人眼球,骗点流量,但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系统性、持续性的输出舆论攻击,从而让目标国家内部自乱阵脚,使美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

相比经济战和军事战,舆论战无疑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战争工具,它不需要国会拨很多的款,但收效却是巨大的。

同样的手法当年也曾在苏联身上上演过,而且成功了。

媒体——美国打压别国的重要利器

冷战时期,鉴于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并不打算硬碰硬,而是准备通过舆论战彻底瓦解这个“红色巨人”的核心意识形态,进而削弱苏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 1951年,杜鲁门政府制定了著名的“特洛伊计划”

美国政府在苏联周边建立了一圈大功率、高性能的无线电转发机和转发船,将“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在东欧地区的收听率从原有的25%提高到50%。

同时“美国之音”从原本的24种语言节目,增加到45种语言,并且全天候不间断的向世界各地发送反苏节目。这些节目将苏联的“人设”包装成一个残暴的政权,而美国是“自由世界的捍卫者”,并深深的“同情苏联人民”。

▲1985年11月9日,美国总统里根通过美国之音发表广播讲话

“美国之音”用一些苏共叛徒涕泗横流的忏悔,其中不乏叛逃的高官和了解苏共内部运作的知情人,对苏联国内的各种问题加以放大和抨击,试图“以假乱真”,误导普通老百姓的思想。

这些叛徒把斯大林时期出生的青年,称为“不幸的一代”。

反复向他们灌输“苏联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国家”,“年轻人没有任何上升的机会”等等,在苏联青少年心中埋下仇恨政府的种子。

▲ 苏联流亡作家索尔仁尼琴

1994年回到俄罗斯后开始忏悔,去世前一年说:我后悔,可能我是错的!

为了给苏联的内部矛盾火上浇油,有时也会找来一些所谓的“苏联问题专家”,谈论美国在学术领域前沿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加大美国对苏联精英层的吸引力。

同时也不忘专门夸大对苏联内部问题的描述,并联合英国广播公司BBC、自由欧洲电台一起,编造了大量的假新闻。

比如一些“农业砖家”在广播中向苏联妇女传达一个假消息:就是苏联即将迎来新的粮食危机,“恐怖的乌克兰大饥荒或将再次席卷而来”。

为达目的,美国媒体不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尸体堆,硬说成是乌克兰大饥荒的尸体,甚至直接拿纳粹集中营的照片冒充古拉格劳改营,极力渲染苏联是一个可怕的“人间地狱”。

但实际上,苏联五、六十年代的“五年计划”还是比较成功的,基本不可能发生30年代那种大规模的饥荒。

▲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人

他们用极具迷惑性和煽动性的话术,将所有社会问题的矛头直指苏联政治体制,从而根本上否定苏联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

从1986年到1990年,光是《时代周刊》和《纽约时报》上涉及苏联反对派、持不同政见者内容的文章就高达943篇,平均每年187篇,基本上是隔一天一报道,还不算其他媒体。

经过几十年的洗脑之后,苏联上至精英下至百姓,“三观”彻底颠覆。

2000年,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威廉·沃尔福斯出过一本书,叫《苏联的离奇死亡》。

他在书中明确这个国家从上倒下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维护民族尊严的最后意愿,他们的高级知识分子甚至认为宁可被西方殖民也不要苏共执政。

在美国的舆论抹黑下,列宁被黑成了“无赖”,苏共成了“黑手党”,17岁就被纳粹残杀的苏联女英雄卓雅成了“精神病、纵火犯”。

连苏联历史学界都开始拾西方学者牙慧,一再强调“俄国历史落后性”、“俄罗斯民族劣根性”、“缺乏创造性”等消极历史观。

▲ 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18岁的苏联烈士卓雅,换成了15岁的中国烈士刘胡兰

而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则醉心于美国媒体的溢美之词中,不能自拔。

所有这些诸如“伟大的改革者”、“真正的领袖”等褒奖,都让他乐得找不着北。

▲ 沉浸在美国掌声中的戈尔巴乔夫

根据克里姆林宫的工作人员回忆,戈尔巴乔夫经常在办公室中大声朗读美国报纸对他的赞美,而把各州和边疆区需要紧急处理的公文抛到脑后。

就这样,苏维埃联盟的政治堡垒不攻自破。

在它死亡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放弃了抵抗。

尾声

如今,苏联虽然不在了,但美国的舆论战并没有停止。

无论是此前的“NBA事件”,还是这次的39条人命。美国媒体一直在想办法搅乱国人的思想,打击国人的信心,引导全世界围绕他们所设置的“中国议题”进行讨论,从而掩盖中国的发展成绩和国际影响力。

更可怕的是国内还有一些所谓的“精英”、“大V”做内应,配合美国媒体在中国的舆论场上兴风作浪。

这不正是当年苏联的带路党们“祈求美国殖民”的套路吗?

同样的,在影响青少年思想方面,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产业也是“下足了功夫”:

最近的电影《好莱坞往事》中,李小龙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傲慢、爱吹牛的蠢货”。美其名曰是“反传统、颠覆认知”。

还有前不久颇具争议的漫威电影《上气》,把主角塑造成辱华角色——傅满洲的儿子,他通过打败邪恶的傅满洲获得了美国人民的认可,然后美其名曰是“帮助美国华人更好的融入社会”。

而美国自己的侵略扩张行为却被描述的冠冕堂皇、充满正义。

无论是当年为越战洗地的《第一滴血》,还是美化伊拉克战争的《拆弹部队》(得过6项奥斯卡奖),都是在塑造美军的“英雄”形象。

▲ 伊拉克战争难民

他们将美国的侵略扩张行为,描绘的冠冕堂皇,充满正义。把美军塑造成光辉、正面的“王师”形象,所到之处老百姓“箪食壶浆”相迎。

而对美军在战争中的暴行和造成的平民伤亡置若罔闻、轻描淡写。

不知不觉的,国内还真有不少年轻人以为美军“枪杆子里面出民主”是一件很“酷”的事。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改造”才是最可怕的,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青少年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且它每天都在发生。

虽然“冷冻货柜39人遇难”的真相已被戳穿,但美国对中国的舆论进攻绝不就此止步,美国媒体在这种时候就是美国政府攻击其他国家的武器,是舆论战的先锋。CNN们为了打乱中国复兴的步伐,只会变本加厉,什么“新闻自由”都只是幌子而已。

或许就在这个时刻,CNN们正和他们在中国的“代言人”策划着下一场“舆论风暴”。

来源 | 蒋校长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