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长“奇迹”靠什么?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这样回答
2019-11-04 21:32 羊城派 原创
发展要成功,要找准比较优势。

文、图/羊城派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广大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奥秘是什么?11月3日在广州大学召开的“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长期经济增长”研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围绕这一主题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

他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如何总结中国经验,指导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

他从反思发展经济学开始说起,提出新结构经济学这一新命题。“现有的主流理论它在发展中国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新结构经济学则充分考虑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结构差异性。”林毅夫说。

从进口替代战略导致经济危机不断到新自由主义导致的经济崩溃,“亚洲四小龙”的成功让林毅夫开始反思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之路。“渐进、双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转型方式,在中国、越南等地取得了成功。他们通常是市场经济或走向市场经济,政府都是积极干预经济。”

他认为,从本质上来说,经济要增长、要发展,代表劳动力水平、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在每个国家、每个社会、每个时点上,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等要素禀赋,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结构就不一样,而且是可以变化的,这决定了每个经济体的不同产业比较优势,这就是新结构经济学主要研究的问题。

找到比较优势产业,对于产业转型来说至关重要。“发展要成功,应该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这样宏观经济就比较稳定。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是这个社会的最优产业结构,如果同时保障软硬基础设施,就会具有绝对竞争力。”林毅夫说,“一个经济体应该在每一个时点上,按照要素决定比较优势,选择产业、选择技术。”

同时,还要提高资本在产品中的结构,推动产业有内在动力去升级,形成经济发展的效率和竞争力。“这也需要我们有两个制度前提:一是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二是因势利导的有为政府。”林毅夫说。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看,这种渐近双轨的模式,反而是比较有效的转型方式。

他也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们现在面临及应解决的问题。如随着生产力提高、投资增多,金融和法律保护体系也应逐步健全;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应投资交通、生态等基础设施,创造就业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