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程行欢
把自己的社保卡外借,会影响自己购买保险和后续的理赔服务,这已经在保险行业达成共识。但是使用微信、支付宝给父母或者亲朋好友买一些降血压、降血糖的药,是不是也会影响有理赔呢?
日前,有读者李小姐前来咨询这一问题:“我曾经用支付宝给家里老人支付了大量住院就诊的费用和医药费,会不会影响我曾经购买的保险呢?”
给父母买药最好转账或者用现金?
李小姐的焦虑来自于看到的一条网上公号内容:“如果我曾经用微信/支付宝给父母买了一些降血压、降血糖的药,会影响我自己的保险吗?”这条公号给出的答案是有没有影响,还要看你买了什么药。如果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药品,那么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支付购买的药物,是某些患病人群所吃的药,比如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而恰好这些患病人群是不能购买该保险的,那么,这次购药的记录就很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保险。
该公号表示,如果在药店用自己的银行卡在网络上购买了一盒二甲双胍(降血糖的药),医疗消费记录上就会有一项购买过降血糖药物的记录。而将来有一天,该消费者生了病申请保险理赔时,保险公司核查到这一项记录,会认为隐瞒了患有糖尿病的问题,再确认是否理赔。因此,给出的建议是,如果真的要给父母买药,可以在购药时使用现金付款,或者把转到家人的微信钱包/支付宝/银行卡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账号付款。
支付手段还是真实消费记录?
李小姐不久前为病重的家人使用过支付宝,她觉得这一判别方式并不公平,如果老人在ICU内自然是需要子女帮忙代劳的,如果这也会被当做是“不良记录”,那显然有失公平。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家保险公司,包含了传统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和互联网保险企业,竟然得到了不同的答案,从“不影响”到“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因为不同公司的不同风控指标,也显示出了差异的看法。但至少从目前来说,保险公司是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购药这些消费数据的。
答案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来自于两家外资保险公司。这两家公司的看法是“支付宝、微信只是和现金类似的支付手段,不能代表什么”。这两家公司认为,现金购买行为并不能完全代表他本人的真实消费需求。
另外一家外资和一家国内寿险公司则表示,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保险公司核保、理赔依据的是具有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的证据评估是否影响承保和理赔结论的。所以微信、支付宝的买药等诊疗消费记录是否可作为证据,排除客观真实性、获取的合法性外,是否具有关联性,要视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的具体场景而定。”该寿险公司表示。
一家国内寿险公司的回复则表达了行业内遵循的普遍准则。该保险公司表示,目前,保险理赔信息记录主要通过身份证、医保卡及诊疗卡等含有客户个人信息的证件进行查询。大人代家里老人小孩购买非处方药时,不通过大人的医保卡、诊疗卡等证件支付,则不会影响大人的保险理赔。但是若使用大人的证件代替老人小孩就诊或购买药品,则会影响记录。
购药记录目前是个人隐私
两家互联网保险企业的回复虽然给出了不同的答复,但是基于数据能否获得与共享的前提下。一家表示不同企业的风控标准不一样,目前风控越来越严,支付宝和微信平台有可能将购药纪录纳入风控规则的,所以尽量不要代人支付。
而另外一家则表示目前个人的医药消费属于个人消费隐私,即便有些保险公司希望将这些纳入风控范围,但并不能在公开的渠道获得这些消费记录。
虽然各家公司由于给出的答案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两点是明确的:将社保卡借给他人,或者为别人支付是肯定不行的,除非像广州等地区明确表示,持卡人可以用医保卡里的个人账户余额,给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支付买药;而老人和小孩用自己真实姓名、身份证件信息、医保卡等就诊,大人用其他方式进行支付,不影响保险理赔。其次,无论通过什么支付手段,包括微信、支付宝甚至银行卡就诊消费,在参保时没有明确告知,隐瞒病情,一旦被发现肯定是会被拒保拒赔的。
记者随后也向一些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了求证,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的购药记录是否会对保险公司开放,就像医院诊疗记录一样可以查询,或者通过战略合作方式进行查询,包括天猫苏宁和京东的这些电商渠道给出的反馈均表示,这些涉及到用户的消费隐私,不会进行公开与共享。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陈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