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 阅尽
近年广州推行的长者饭堂以服务好、老人满意度高而声名远扬,但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关专项审计暴露出的问题也引发舆论关注。
广州市审计局日前公布的2017年全市养老大配餐项目专项审计调查显示,海珠、荔湾等9个区的31个长者饭堂未投入使用;荔湾、从化2个区的125个长者饭堂服务对象较少,其中1个区的86个长者饭堂无服务对象,1个区的39个长者饭堂服务对象不足10人。
这些数字看似不大,但若放在2017年全市846个长者饭堂总数中比较,就凸显出问题的严重性。86个长者饭堂无服务对象,占总数的一成多;125个长者饭堂服务对象少,占比近一成半。更有几十个饭堂根本没营业,而在统计报表中,它们却占着成绩的席位。
或有人猜想,未投入使用的31个长者饭堂,也许现今开张了。但据广东电视台记者近日暗访调查显示,有些长者饭堂自挂牌以来至今都未开过炉。个别长者饭堂虽已开张,但并不负责做饭,而是由附近的饭店提供餐食。老人就餐如同点外卖,餐食口味能否真正适合老人家就很难说了。
这或许解释了有那么多长者饭堂无服务对象或服务对象少的根源所在。有关方面所做的民意调查中,就餐老人的满意度高达9成。乍一听,好评如潮,成绩斐然!但那些曾经在此就餐,最终弃之而去的老人的评价又如何呢?显然,抛开有的饭堂选址布局不合理因素外,一些长者饭堂之所以门庭冷落,很大程度还是由于与老人们的需求“不对胃口”。
长者饭堂的惠民及良善初衷毋庸否认。广州推行长者饭堂所取得的成绩也不容贬损。但如果我们不正视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这一惠民良政能否长久持续就颇让人忧虑。
需强调的是,2017年广州市政府为建设长者饭堂投入了1.2亿元,财政支持不可谓不大,但资金投了,设备也购了,建成的一批长者饭堂却徒有其名,成为落满灰尘的摆设。个中究竟是什么问题?是否存在懒政、失职或形式主义?无论如何,单凭对公共财政的浪费与损失这一点就值得追究。
好事没办好,或只做一半、“烂尾”等,可能就会变为坏事。这等教训,我们见识得多了。回顾以往,有多少惠民良策,刚推出时都是轰轰烈烈,也颇获好评,但执行不久,便因制度设计不周或监管失察,要么被人钻漏洞,要么变调走样,最终不了了之,甚而备受诟病。长者饭堂在运行中逐渐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