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控到技术控,李安错了吗?
2019-10-22 15:14 羊城派综合
李安是凭借文艺范成名的,在《少年派》之前,他一直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控

“李安神话”随着《双子杀手》的公映遭到了质疑。在美国该片评价不高,到中国上映之后,除了技术层面上得到肯定外,在故事上却遭到了吐槽。“安叔”讲不好故事,这的确让人难以接受。 即便是技术,也不见得是人人满意。

李安(视频截图,来自微博)

有种声音认为,过度追求清晰度,降低了电影质感,看电影像打游戏,有损电影的美学价值。电影的技术进步,究竟有没有尽头?究竟是故事重要,还是技术重要?这是《双子杀手》带来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显然比影片更有探讨空间。 

李安迷恋技术,是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的,这部电影的3D技术太成功了,如果说卡梅隆重新让3D活了过来,那么《少年派》无异于为3D注入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但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开始,李安开始扮演挑战者的角色,120帧,4K,3D,他不断将这些数字技术推向受众。到了《双子杀手》,李安已经是百分百的技术控。然而,之前的李安不是这样的。

对于国内观众而言,想到李安会想到他的哪部电影?《色·戒》、《断背山》、《卧虎藏龙》,恐怕才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李安电影。他早期的代表作《饮食男女》、《推手》、《喜宴》,因为偏小众,以及时间久远,在影响力方面,已经被他成为国际级导演后的作品所覆盖。 

毋庸讳言,李安是凭借文艺范成名的,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前,他一直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控。“家庭三部曲”因对家庭内部细节的错综复杂进行半鲜明半隐晦地叙述而深得影迷喜爱,正是因为李安在表达家庭温暖与残忍一面的同时,使用了文艺手段的包装。 

《卧虎藏龙》当年以竹林山海惊艳国际影坛,甚至一定程度刷新了国外观众对华语电影影像风格的认知;《断背山》在唯美音乐的衬托下,以东方式的含蓄讲述了西方一个浪漫而无奈的同性恋故事;《色·戒》更是拿男女感情的幽微开刀,为分析两性情感提供了无数个视角。

从这些主要的代表作来看,李安是柔软的、细腻的、复杂的。但他又擅长用明朗的、通透的、犀利的表达,让观众看完之后觉得心明眼亮。他是华语导演中独一无二的一位,似乎只有他,最好地做到了中西融通,能够拍同时被东西方观众接受与喜爱的电影。 

与其说电影无国界,不如说文艺范无国界。李安电影的文艺内核,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在李安表示自己将孤独而勇敢地在技术之路继续行进时,有些影迷提到了诺兰,这位至今仍拒绝数字技术的导演,坚持用胶片拍电影,《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等均为胶片拍摄,并且在这条路上他并不孤独,J·J·艾布拉姆斯、昆汀·塔伦蒂诺等著名导演也是胶片的拥趸。 

在不少影迷看来,李安似乎更应该站在胶片控的队伍当中。在电影数字技术上的探索,不妨交给卡梅隆去做好了,毕竟卡梅隆亲身参与了技术层面的设计研发,他更容易在电影激进的技术之路上走得更熟悉、走得更深远。

李安应当是成熟数字技术的使用者,而不是开拓者。毕竟电影技术除了硬件、数字之外,还有色调、声效、推拉摇移等,李安已经是创作技巧上的高手,因此他才会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故事与剧本上。一位永远不愿意重复自己的李安,才是影迷心目中最迷人的李安。 

虽然《双子杀手》在技术探索上又进了一步,但是显然,李安是在重复自己在《少年派》、《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做的事。不能说这样的尝试错了,但李安的价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于故事。

来源 | 羊城派综合澎湃新闻、豆瓣电影
文字 | 韩浩月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