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关注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这些建议转给她
2019-10-19 21:31 羊城派 原创
专家建议: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及早预防。

文/羊城派记者 符畅 通讯员 李雯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增多,骨质疏松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之一。其中,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尤为重要。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门诊主任何耀娟表示,女性围绝经期骨丢失显著增加,并且骨量丢失是不可逆的,因此要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及早预防。

女性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骨质疏松易导致骨折

什么是骨质疏松?何耀娟主任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质量受损及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女性在幼童期和青少年期,骨量存入大于骨质流失,骨骼持续成长和发育,到30岁左右达到高峰;30岁以后,骨质存量停止成长,高峰期会持续一段时间;到停经期,随着骨质存量萎缩,骨骼变得很脆弱;老年期时,如果骨质低于骨骼门槛,将很有可能引发骨折。

根据国内流行病学资料,北京50-59岁女性椎体骨折率是4.9%,而60-69岁 女性高达16.2%,超过80岁的女性高达36.6%。

雌激素是维持骨量的重要因素,骨丢失最高峰接近于绝经期

实际上,多种因素会导致女性骨质疏松。何耀娟主任介绍,一方面是雌激素的下降。“女性从更年期开始,会出现饮食改变、活动下降、肌肉萎缩等症状,更年期后卵泡耗竭、雌激素下降。而雌激素是维持骨量的重要因素。”她说。另外,维生素D的缺乏以及钙吸收下降等,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何耀娟主任表示,女性在成熟期达到的峰值骨量与男性是相等的,而绝经后的5-10年内骨丢失增加,平均丢失量高达15%,而且骨量丢失是不可逆的。

另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女性骨量丢失一般从绝经前2-3年开始,每年会丢失1-2%,持续3-4年。之后丢失的速度减缓,到80岁时,会丢失约30%的骨量(相比30岁的高峰骨量)。

预防骨质疏松,需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据有关资料估计,每5名50岁以上的妇女中,约有1位患骨质疏松,每2名中有1位有骨量减少。不过,与高发率不成正比的是,骨质疏松在我国是一种被严重忽略的疾病。

何耀娟主任介绍,骨质疏松的症状主要为骨折、关节疼痛、腰痛背痛、驼背、身高下降等。如发生骨折,还会出现相关并发症,例如骨折刺破周围组织血管,导致大出血或脏器破裂,甚至危及生命;患者骨折后不活动,易导致血栓等风险,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较多,包括:老年、遗传因素、缺乏锻炼、长期卧床、拒绝户外活动、吸烟等。同时,部分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需长期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也将加重骨质疏松风险。另外,久坐不动、不晒太阳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增加骨质的丢失。

何耀娟主任建议,65岁以上女性需进行常规检查;65岁以下,具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如既往骨质疏松骨折病史、体重过轻等,也应进行筛查。

至于骨质疏松的日常预防,她指出,一方面需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锻炼,同时,应保证足量的维生素D及钙的摄入,其中,每天应摄入钙1200mg,以及 800-1000IU的维生素D,此外老年群体还要防范跌倒、坠床。(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