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这一天,离中国人摆脱绝对贫困的目标已近在咫尺。再过1年多,2020年,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人民日报10月17日)
我国的减贫成就,世界公认。党的十八大以来,6年累计减贫8239万人,交出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单。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
联合国官员曾表示,中国减贫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
在为减贫成就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注意两点:一是切莫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二是,总结经验,继续深耕。
巧合的是,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与减贫有关,3名经济学家因“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所提出的实验性方案”而荣膺诺奖。
具体而言,他们用试验性的研究方法来寻找可靠解决方案,包括贫困的根源是否被掩盖,以及如何能够找到更有效的减贫方法。这对我们当前的减贫工作也是一种启示。
在国家扶贫日这个充满深意的节点,我们既要总结扶贫经验,也不妨参考诺奖得主的减贫试验,从而推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更明显、更持久成效——
比如,坚持制度优势。权威统计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先后选派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1727名,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713.7亿元……自2015年“万企帮万村”活动开展以来,已有5.54万个民营企业参与帮扶,帮扶贫困人口数达755.98万人……这是看得见的成就,也是令人叹服的事实。
脱贫攻坚,离不了职能部门发挥作用,也离不了各大企业参与其中。一提到民营企业的贡献,人们首先想到它们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上的贡献,实际上,有太多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曾合写过《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他们通过实证探究贫困的根源,发现处在贫穷状态中的人和普通人在欲望、弱点以及理性的层面上,差别不大。
一个区别在于,贫困的境遇,导致穷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这一论断给人深刻启发,如果我们的贫困人口获得资讯的渠道更通畅,如果能够打通卖货渠道,是不是就能立竿见影改变贫困状况?
举个例子,目前不少贫困地区资源丰富,特别是具有农产品优势,但却无处可销,抑或根本就找不到通畅的销售平台。而我国是个电商平台颇为发达的国家,像阿里、拼多多、京东,都是举世皆知的电商平台,如果这些平台更主动助力种植户,为他们在脱贫上贡献力量,贫困户是不是就能获益匪浅?
“贫穷的本质不是懒惰”,对贫困人口,既善于输血,也善于造血,使他们有智也有志,我国的脱贫攻坚事业就能如期实现目标。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