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和我国第六个“扶贫日”来临之际,盘点中国扶贫事业成就,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国减贫有多艰难
只有回顾中国数亿农村人口曾经的艰辛生活,才能深刻认识到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就。
今年50岁的黄法青是湖北省蕲春县大别山深处一个名叫黄金寨的穷山村村民,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讲解放前挨饿要饭的经历。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中,全国3亿多无地农民获得土地,但直到改革开放前,广大农村群众生活仍然很艰难。
黄法青记得,那时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分到的口粮还不够全家人填饱肚子。黄法青经常要领着弟弟、妹妹,挎着竹篮,去山上挖野菜。
那时像黄法青一家这样吃不饱饭的人,在全国农村比比皆是。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按我国当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50元属于贫困户的标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超过2.5亿,占农村总人口的33%。
“讨饭的比买饭的都多!”上世纪70年代末,原农林部部长杨立功到“三西”地区考察,在一条街上就见到100多个要饭的,不禁痛心地说。
定西、河西、西海固,分属甘肃、宁夏两省区,地理位置相邻,统称“三西”,是中国最穷的地区之一。“三西”为何那么穷?不是因为人们懒惰,而是因为自然条件过于恶劣,靠天吃饭的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走在“三西”,满眼是层层叠叠的黄土坡和坍塌废弃的窑洞。在公路边修车,有时麻雀会飞来,抢喝盆里的柴油。
这样稀奇的事,在“三西”旱区并不稀奇。稀奇之事不稀奇,是因为这里严重缺水。“春天播下玉米,如果能下点雨,保住了苗,秋后就能有收成;如果没保住苗,下一年就没饭吃。”宁夏西海固驼巷村贫困户张彩霞说。
到“十一五”末期,我国仍有1.5亿人没有脱贫。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石山区、深山区、极端干旱山区、高寒阴湿地区。这里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比较差,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减贫有多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
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限期脱贫就必须解决精准问题。为摸清情况,2014年,全国组织80多万人,进村入户开展贫困识别。
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河南省沈丘县纸店镇党委书记李锋来到白果村赵路远家。赵路远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远嫁他乡,撇下她姐弟三人相依为命。
李锋推开房门看到,冰冷的房间里,靠墙摆着一张破木床,床上的破被子还露着棉絮。3个小孩瑟瑟发抖,正捧着碗围着小桌吃饭。
那一刻,李锋的眼睛湿润了,他不敢相信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能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负起抚养年幼弟弟、妹妹的重任。李锋蹲下来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头,哽咽着说:“孩子们,我们来晚了!”
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户2948万个、贫困人口8962万,基本摸清了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之后又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补录贫困人口,剔除识别不准人口,为中央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实行最严格考核制度和保证脱贫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摸清了情况,下一步就是如何帮扶了。全国派出43.5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薄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有277.8万名干部驻村帮扶。
贫困人群如何脱贫?办法是: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半坡村地处岷山深处。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干部引导全村3个村民小组发展种植青脆李、红脆李1000亩,年纯收入约140万元,人均增收4000余元。村党支部书记陈慧群说,通过发展青脆李、红脆李产业,2017年半坡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到2018年底,贫困县实际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达到8200亿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小额信贷资金达到5600亿元。
全国共实施扶贫产业项目98万多个,累计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基地10万个以上。2018年全国脱贫的475万贫困户中,得到产业扶贫帮扶的有353万户,占比达74.2%。产业扶贫有力地支撑了脱贫攻坚伟业。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艰辛付出,谱写了一曲曲生命壮歌。
黄文秀就是拼搏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数百万扶贫干部中的一位。2018年3月,黄文秀来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她的带领下,短短一年间,百坭村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今年6月16日晚,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女干部却因遭遇山洪,以身殉职。
据国务院扶贫办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扶贫干部,在全国已有700多位。广大扶贫干部奋力拼搏,燃烧自己的生命,照亮了贫困群众的致富之路。
中国减贫有多伟大
“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绝无仅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由衷赞叹。
海伦·克拉克之所以赞叹,是因为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
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71元,占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1%。全国832个贫困县有436个摘帽,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有10.2万个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亿多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每年都保持减贫1200万人以上。
尤为可喜的是,全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大量增加,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贫困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多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伟大实践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最让亿万华夏儿女自豪的是:中国因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尤其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成为全世界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伟哉,中国脱贫攻坚!(记者 黄俊毅)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