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都是相似的,懒惰却各有不同。
吕梁山深处的黎掌村曾有几位懒汉,要么沉迷空想,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坐等靠要……眼下正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这些懒汉无疑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他们真的扶不起来吗?精准扶贫入村后,驻村干部夯实党建“支撑点”,点亮村民“荣誉点”,号准懒汉的“懒惰点”,刺激他们的“兴趣点”,帮助他们走上了寻“勤”之路。
懒,各有各的借口
2015年以前,到山西蒲县黎掌村走一圈,人们时常看到一位老汉,坐在屋顶上,手把茶壶,遥望青山。他说自己在思考:是养牛、养猪,还是养蜂、养狐狸?这一想就是好几年,人却不肯走下屋顶,脚踏实地干起来。
老汉叫石玉良,年轻时也折腾过。20世纪90年代他开小铁矿赚了些钱,后来见煤炭形势好,就去开小煤窑。结果刚把钱投进去,就赶上了关停打击私挖乱采,年过半百的石玉良欠了十多万元的外债。后来,老石便消沉下来,索性双手一摊,万事不干了。
那几年,村里人没事爱聚在一起打扑克,好吃懒做的席年保最活跃。2015年的一天,村委会给他发了几百元低保金,拿到钱的席年保转身就去买了两三斤猪头肉,狼吞虎咽一口气吃完。结果,穷胃消化不了好肉,晚上肚子疼得嗷嗷叫。
有一年除夕,席年保把饺子下了锅就到村里闲逛,回来时饺子烂成了一锅面片汤。这些年来,席年保的日子就像那锅面片汤,稀里糊涂,浑浑噩噩。
“啥也不会干,啥也不敢干”,是村民对席年保的评价。“你咋不下地干活?”有村民问。“我对庄稼过敏!”席年保编了个“好理由”。打牌,可能是他当时唯一的“技能”。
席年保的牌友里有个“事篓子”席金才。席金才性子慢但爱凑热闹,“东家长李家短,一只蛤蟆三只眼”,到哪都能挑个话题惹点事儿。席金才熟悉别人家的事情,却算不好自家的账。老两口靠4亩地勉强糊口,是全村“不走正路”的典型贫困户。
懒汉里还有一位坐享补助的席纪奎。席纪奎腿上有点残疾,所幸儿女争气,靠子女孝敬也够吃喝了。后来村里给他办了贫困补助。席纪奎既“啃子女”又“啃政府”,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理所当然地“床上一躺,睡到天亮;扑克一打,绝不顾家”。
这样的懒汉,不止黎掌有,很多贫困村都能找到相似的人。给他们钱,乐呵呵接受;帮他们致富,找借口躲闪。“宁愿苦熬,不愿苦干”。这些人让扶贫干部很是头疼。
如何才能让他们变得勤快起来,心生脱贫的动力,进而致富奔小康呢?
走,去看别人数钱
2015年,“80后”郭伟被派到黎掌村担任第一书记。俗话说,救穷不救懒。面对本人没有信心,别人不抱希望的懒汉,怎么治懒,如何扶志?郭伟一度陷入了沉思。
物质扶贫扶一时,精神扶贫扶一世。郭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走家串户听民情、问民计。工作灵活爱琢磨的他,逐渐摸索出一些激发懒汉内生动力,促其由懒变勤的好办法。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首先要夯实基层党建,立起脱贫攻坚的“支撑点”。以前,黎掌村村支部不开会,办公室天天锁着,村里的事没人关心。郭伟带头重新收拾了“两委”大院,建成全镇最大的村级党员活动中心,村干部每天到办公室轮流值班。
党旗树起来了,郭伟又逐步改变好逸恶劳的村风民风,点燃百姓的热情。从2015年开始,郭伟组织村民每周一开展集体劳动,把义务劳动作为增进团结、改善村风的手段;每月举办一次道德讲堂,把村里人聚集起来,说说身边的好人好事,批评一下懒惰行为;年底进行“好人评选”,评出“脱贫带头人”“好儿媳”“公道人”等先进典型,挖掘村民身上的闪光点。
村风民风在好转,懒汉们感到了压力,开始坐不住了。不过,激发懒汉这事儿急不得。很长一段时间,郭伟与他们谈心交朋友,聊聊家长里短、摸摸脾气秉性。其实,郭伟暗地里一直留心找寻他们身上的“兴趣点”。
突破口最先在席金才身上打开。
随着全村气氛的好转,人人忙着干事,席金才串门打牌也找不到人。2016年秋天,郭伟找到百无聊赖的席金才,笑着对他说:“走,领你看人家数钱去!”
当天,郭伟和席金才帮着村里一个养猪专业户卖了几头猪。等养猪户喜滋滋地数钱时,郭伟把席金才往前一推。钞票“唰唰”在眼前直闪晃,那一刻席金才动心了。
没有人不喜欢钱,懒汉也是,关键要让他相信自己也能赚。于是,郭伟趁热打铁撮合养猪专业户向席金才传授养猪技巧。席金才年轻时跟人合伙开过矿,脑子并不笨,养猪这事儿一学就会。2017年,席金才养起了猪。
第一位懒汉终于动起来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郭伟想。
扶,得耍点“小手段”
今年57岁的席年保是家中的幼子,以前啥事都是父母操心。父母去世后,没人管的席年保彻底“废了”,“吃啥啥不够,干啥啥不行”:下地干活,他说自己皮肤过敏;外出打工,他说自己体格小干不动;平时吃饭没正点,走到哪家吃哪家,路上捡个烟头能高兴一天。另外,席年保还特别胆小,活了一把岁数没抓过鸡、撵过狗。
这种懒汉最难扶,既要用老办法,有时也得耍点“小手段”。一开始,郭伟等人对席年保“哄过、骗过”,甚至也“吓唬”过,有时还“嘲讽”几句:“年保,你说你这么活着有啥意思?村里人瞧不上,儿女们看不起!”
“好死不如赖活着。”年保嘿嘿一笑。
等席金才养猪有了起色,郭伟便劝说席年保也去养上一头。嘴上应得好好的,可就是不动弹,席年保依旧我行我素,四处闲逛。
既然扶不动,那就先“绑上”拉着走。2018年5月,郭伟想了个主意,跟席年保来个“养猪比赛”:每人养一头小猪,郭伟的那头由年保代养,养成了算年保的,赔了钱算郭伟的。这次不等席年保再推脱,郭伟领上他就去席金才家抱了两头小猪回来。
席年保养猪啦!这在村里可算得上大新闻,村民们赶来看热闹。“年保你可得好好养,别把人家郭书记的猪给喂死了!”众人一阵哄笑,算是把年保给“抬起来”,这回懒汉不干也不行了。郭伟不仅人好,威信也高,年保心里还真有点怕他。
“绑上”拉起了,还要管下去。为了让席年保养成好习惯,郭伟按《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调子给他编了一首歌:“出门之前五件事,早晨起来先喂猪……”每天早晨席年保都要扯着嗓子“唱”一遍。这看起来有些滑稽,但好习惯却在一点点养成。
刚开始养猪时,郭伟还得去“监督”,不时提醒年保几句。慢慢地,年保开始进入了角色,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就起来割猪草。到了年底,两头猪养到了400多斤,卖了4300多元。那几天,年保乐得嘴都合不上。
不过,乱花钱的习惯年保依旧没改。如果没人管,辛苦半年挣的钱用不了几天就能花光。于是,郭伟又想了个办法,他让老支书焦银全替年保管账,用钱时,年保要先到郭伟那里写申请,然后再去焦银全那里领钱。
刚开始,年保偶尔会撒个小谎多领上一包烟钱,但慢慢也就习惯了,钱也就攒了下来。这个曾经捡烟头的贫困户,破天荒地有了几万元存款。
急,反转的“鄙视链”
贫困村里往往有一个“鄙视链”。比如,富的看不起穷的,穷的看不起懒的,懒的看不起身边的。席年保曾被全村人鄙视,最看不起他的要数“牌友”席纪奎;而石玉良一般人瞧不上眼,自认曾经风光过,城里“关系硬”,认识不少“大人物”。
不过,一旦这个“鄙视链”出现了反转,对懒汉们的刺激就来了。
2018年夏天,席纪奎在村里参加婚宴时碰到刚养猪几个月的席年保。村里人心直口快,有啥说啥。几杯喜酒下肚,席年保的优越感来了:“我还有两头猪呢,你有个啥?”席纪奎被呛了个措手不及,没想到被自己鄙视的人鄙视了。更难堪的是,自己还真的啥也没有!
酒席没吃完,席纪奎带着一身酒气找到郭伟诉苦:“连年保那种‘八两脑子’(当地土话,形容人笨)都跟我显摆!”“你帮了年保,也得帮我!他不是养猪嘛,我就养牛,要比他的大!”
其实,郭伟不是没帮过席纪奎,几个月前就劝他搞养殖,可纪奎一直拖。期间,办理小额贷款的工作人员都上门了,可席纪奎却临时变了卦,说什么也不肯贷了。
这回,席纪奎可是真急了!最难的思想工作做通了,郭伟反倒不急了。“酒后说的不算,你回去想想,想好了再找我!”
过了几天,席纪奎找来了。郭伟告诉他:“跟你老婆说说,看看她信你吗?”
过了几天,席纪奎返回来。郭伟对他讲:“跟孩子商量商量,看他们支持不?”
过了几天,席纪奎又来了。郭伟回复说:“那你就养牛吧。”
就这样,几位懒汉养猪的养猪、养牛的养牛,都动了起来。而“闲人”石玉良仍稳坐屋顶,继续盘算着他的发财梦。石玉良寻思,急什么呢?只要自己一出手,肯定比得过所有人。
然而,还没等出手,老石就被邻居“打脸”了。这个邻居老实本分,嘴巴笨话不多,一声不吭就知道干活。石玉良平时最看不上这种死脑筋。2018年初,邻居突然放话说要在城里买房,给儿子娶媳妇。当时市里一套房少说也得四五十万元。没过多久,这位邻居还真买下了房子,付的还是全款。
邻居的举动,一下把石玉良从屋顶上“拉”了下来。不过,石玉良的心态倒也调整得快:他是怎么赚的钱?养牛。那行,咱也养牛!
变,迟来的进取心
2018年底,石玉良和席金才被评为黎掌村的“脱贫带头人”,胸戴大红花,风风光光在全村人面前领了奖。2019年春天,变化最大的席年保被评为乡镇的“脱贫带头人”,着实出了一把风头。
懒汉动了起来,手里挣到了钱,心气也就变了。卖猪挣了钱后,席年保心思活泛了起来,他发现养牛比养猪赚钱更稳妥,便找到郭伟嚷嚷着要养牛。
郭伟听了很高兴,跑前跑后帮他买回了一头母牛。养猪,年保跟着席金才学;养牛,年保就跟上了席纪奎。昔日的“老牌友”,变成脱贫路上的“好帮手”。
席年保牛养得精细,膘肥体壮毛发亮,一天要喂十多次,有时半夜上厕所还不忘给牛添把草。“今年我要再买一头牛!”年保说,要养成一群才能挣更多的钱。
席金才还是那个慢性子,不过认准的事不会轻易放手。前段时间猪价下跌,他也担惊受怕,但最终坚持了下来。现在猪价涨了,看着栏里40多头猪,席金才心里很踏实。
席纪奎开始时买了3头牛,不到两年“扩编”成了7头。去年,他的一头牛卖了1万3千元,赚了近4000块。纪奎告诉前来“取经”的席保年,母牛生小牛,小牛变大牛,算算还是小牛最赚钱。
“这头牛可不卖,让它一直生小牛,陪着我到老。”席纪奎抚摸着身旁一头壮实的小牛,笑眯眯地说。
石玉良还是没把上面那几位“放”在眼里,他一直盯着那个养了40多头牛的邻居。
2017年石玉良贷款买了4头牛,两年内大牛生小牛,再加上自己贩的牛,现在有了14头。等明年一开春,10头怀孕的母牛生下小牛犊,他的牛圈就有了20多头牛。“这些牛我一头也不卖,再过一两年就能超过邻居了!”老石信心满满。
一个晴朗的午后,年保和纪奎赶着牛群出了村,转眼消失在庄稼和绿树丛中,身后传来阵阵清脆的牛铃声……(陈忠华、王井怀)
来源 | 新华每日电讯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