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卖为何成90后最爱职业之一?就喜欢骑着小电瓶自由飞翔
2019-10-14 21:38 羊城派 原创
90后的他们,成为外卖小哥背后是这样的故事

文/图 羊城派记者 吕楠芳

今年的国庆阅兵庆典上,看到你的“银河护胃队”了吗?

当穿着黄色工装、骑着小电瓶车的外卖小哥挥手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想必众多吃货眼前一亮——80后、90后们最熟悉的劳动群众,原来是他们!

同样兴奋的当然还有电视机前——准确地说,是手机前的外卖小哥们。庆典直播时,他们大多数人正在准备送餐,其中就包括远在广州的外卖小哥曾智威。

一年前,从湖南邵东县火厂坪镇的一个小村庄来到广州送外卖,曾智威最大的愿望只是“能养活自己”。1998年出生的他,对这份工作从来没有产生过这么强烈的荣誉感,直到看完今年的阅兵庆典——他笑着说,“一些网友自己配解说词,‘现在出场的是救命恩人方阵’,是不是太夸张了?”

近年来,中国的外卖市场增长迅速,外卖小哥的群体也日益庞大,仅服务于美团外卖的骑手就达到270多万人,其中广东是骑手大省,超过30万人。他们不仅送餐、送饮料,鲜花绿植、生鲜果蔬、生活超市等也都一网打尽。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却撑起了中国高达4700亿元的外卖市场。

90后的他们:曾经是小镇上骑着摩托车兜风的少年

曾智威今年21岁,加入外卖骑手队伍前,他干过保安、技工、餐厅服务员,每次都做不长久,一直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2018年1月,他在老乡的介绍下到美团设在广州天河区的花城汇站点应聘骑手,一晃眼已经干了20多个月。

“那是我第一次来广州,我们站点负责天河商圈到珠江新城这一片的外卖配送,‘师傅’告诉我这边的订单多得不行,不愁没钱赚。”曾智威很坦率地说,一开始吸引他入行的,就是高薪诱惑。

不过,这份工作并不像他想象得那么简单。在珠江新城“混”了一个月,他才终于摸清了这个CBD中迷宫般的路线。

他的“师傅”叫宁定坤,是他在湖南的老乡。宁定坤手把手花了一天时间教他用公司配置的骑手软件,又花了一天时间教他用手机导航,然后就放他“单飞”了。

“前面几个月不熟路,每天只能送20来单,现在平均至少可以送30单了,每月收入七八千。”随着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曾智威也越来越喜欢骑手这个职业,“做骑手其实很简单,一会骑电动车,二会用智能手机,只要心能定下来,就可以坚持做下去。”

来自湖南邵东县的外卖小哥曾智威,出生于1998年,他所在的外卖站点90后员工占了81%

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广州街头时,曾智威经常会想起小时侯在小镇上骑车的情景,那是刚刚进入21世纪的年头,邵东县火厂坪镇家家户户都把电动车或摩托车当作“家电”标配。少年时的曾智威肯定不能预见,骑摩托车这项“技能”,未来竟能在工作上派上用场。

曾智威没想到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的骑摩托车技能有朝一日在工作中派上用场

“我很喜欢骑着车在广州四处兜风的感觉,尤其是在天气好的时候,都不觉得自己是在上班。”

90后的他们:不想在工厂守着机器过一辈子

宁定坤做骑手的时间稍久一点,和曾智威同龄的他看上去更成熟些。他解释说,都是这份工作“害”他胖了30多斤。

为什么当外卖骑手会有这种效果?

“你想想,每天在外面给人送吃的送喝的,久而久之就知道哪家店的东西好吃,忍不住就想去试试,更何况很多商家会给骑手打折,优惠力度最大的有六折呢!”宁定坤说,刚入职时他只有140斤,现在体重已经飙升到170多斤。

小镇青年宁定坤从快递公司跳槽到外卖行业后,胖了三十多斤

之前,宁定坤在一家快递公司上班,每月收入五六千元,跳槽送外卖后,月收入达到八千多,对于单身的他来说,确实足够把自己喂得胖胖的。

他的另一个“徒弟”杨波,更习惯像以前在机械厂打工时一样,把大部分收入存下来寄回家。

“扣除每个月3000多元的花销,剩下四五千元可以存起来,一年也有小6万,钱存在爸妈那里,就是老婆本,他们对我这份工作还是很满意的。”杨波2018年3月从浙江宁波辗转到广州,告别机械厂枯燥的流水线作业,新的工作让他觉得很自由,“过去一个人在宁波工厂上班时特别孤独,放假了也只能呆在宿舍,广州就不一样了,有很多朋友老乡,加上送外卖可以整天在外面跑,不用定时定点守着一台机器。”

从工厂辞职出来送外卖,杨波(右一)说很喜欢这份工作带来的时间自由,不用守着机器孤独度日

杨波说,在湖南邵东县,有很多年轻人靠送外卖赚到第一桶金,后来都出来创业做了老板买了车,他也想和他们一样,趁年轻努力打拼。

不过,杨波也“抱怨”,现在外卖平台之间竞争激烈,骑手越来越不好做了,即便是在公司内部,他们也经常处在和同区域其他站点“PK”的压力下。

美团研究院2019年调查数据显示,仅三成骑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其中25%的骑手收入位于5000~8000元区间,3%的骑手收入在8000~10000元区间,而传说中月入过万的只占1%。

90后的他们:向往“钱途”更向往科技和未来

宁定坤、杨波、曾智威同属于负责整个天河商圈包括珠江新城的外卖骑手。这一带是广州最繁华的闹市,矗立着鳞次栉比的写字楼和居民住宅,外卖订单量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达到3200多单,全靠104个骑手“陀螺”般地连轴运送。

他们的站长张顺圳是整个骑士站最老的员工,今年27岁。之所以能晋升为站长,得先了解下张顺圳以前的“光辉事迹”:

“最多的一天跑了76单,至今还没人破这个纪录。”

“太强了,公司养不起他了,就让他做站长了……”

“你是没见过他送奶茶的壮观场面,两条胳膊上都挂满奶茶,一次可以送60多杯!”

面对同事的打趣,张顺圳只是羞涩地笑笑。他2016年入职,当时同行竞争压力远不如现在这么大,人手也不像现在这般充裕,每天他的订单多到“吃不下”。

从普通骑手升级为站长,张顺圳(左一)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后勤保障,图为他在给外卖箱消毒

不过,他的“升级”秘诀说出来也是让人心服口服,“在美团骑手APP中,每个骑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段位’,外卖送的越多、越准时,‘段位’就会越高。对于大多数骑手来说,第一个月是分水岭,熟悉了周边商户情况,了解了客户具体位置后,‘青铜’分分钟跃升为‘黄金’”。

当上站长后,他每天负责给骑手们做好“后勤保障”——为外卖箱消毒,检查骑手的仪容仪表,检查骑手的个人卫生包括指甲长不长、头发油不油腻等小细节,看上去都是很不起眼的工作,但却关系到整个公司的形象和服务质量。

“这几年明显感觉外卖行业越来越规范了,顾客也比以前挑剔,大家都变得跟处女座似的。加上公司管理要求特别严,骑手其实压力挺大的。虽然很多年轻人带着向往奔来我们这一行了,但流动性也很大,几乎每个月都得补充人力。”张顺圳说,面向骑手的招聘并没有设太高的门槛,但很多人干不了几天就离职了,只因为耐力不够。

为了稳定骑手队伍,提高团队的专业素质,外卖平台做了很多工作,例如把每年的7月17日打造成骑手专属节日——“717骑士节”,增强骑手们的职业认同感,也引发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还有一些外卖平台设立专门的骑手驿站,夏天提供清凉饮料,冬天提供御寒衣物,让他们在户外劳动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张顺圳看来,现在的90后不像他们的父辈,一心“玩命”赚钱,经常是一年换一个工厂、一年换一个工地。他们更希望有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有五险一金,有企业关怀,有“钱途”更有前途。

从骑手晋升到管理人员,张顺圳显然比一般的外卖小哥更“懂行”。和记者聊天的过程中,他不时把“5G”“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云时代”等名词挂在嘴边。他说,对整个外卖产业来说,骑手只是顾客看得见的部分,在后台还有很多外界看不到的“project”,为了给顾客提供更高效的配送服务,系统从接单、派单到跟单,一环扣一环,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术的更迭换代,而这些他以前从来不曾接触的知识,深深地吸引着他在这行干下去。

【骑手心声·最想说的话】

对商家:

1、 出餐要快!要快!要快!

2、 包装要结实,别泼!别漏!别洒!

3、 仔细核对订单,千万别漏单!

对顾客:

1、高峰期超时,我们也不想,希望多点理解!

2、遇到恶劣天气,理解和关心会融化我们的心。

3、收餐地址千万不要写错了拜托!

4、电话要接啊,外卖到楼下了就是不接电话是几个意思???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胡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