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新中国第一代航测女兵!“广州版芳华”故事在这里讲述……
2019-10-13 17:37 羊城派 原创
来自广州市7所省属中学的54位女兵,她们曾把最美的芳华献给了祖国的测绘事业

文/图 羊城派记者 符畅 通讯员 穗妇宣

10月13日,广州市妇联主办的“不负芳华——1952·广州·巾帼风云录”专题展览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C区特藏展厅正式开幕。

据悉,这是一场讲述新中国第一代航测女兵故事、堪称“广州版芳华”的特别展览,展期一个月。

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广州市7所省属中学的54位女兵,她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她们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真正的巾帼英雄,她们曾把最美的芳华献给了祖国的测绘事业。

300多幅珍贵老照片回顾航测女兵青春岁月

据了解,本次展览以54位广州女兵携笔从戎的故事为主线铺开,共分七大主题,分别为“迎接广州解放”“母校记忆”“北上从军”“军校淬炼”“献身国防”“踏遍戈壁”“魂系广州/新时代航测”。

展览采用照片+实物+仪器展览+互动+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展出300多幅珍藏老照片和若干历史实物。

广州市妇联主席刘梅表示,广州是座英雄的城市,曾经有陈铁军、何香凝、高恬波、邓颖超,她们高举民族大义,光彩彪炳史册。爱追梦,爱奋斗,是广州女性的优秀特质。

在深入挖掘广州女性革命历史题材的过程中,洞见“中国第一代航测女兵”事迹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丰富故事内容,因此希望以一个个新颖且深刻的视角,为人们展现这段光荣历史。

展览将观展过程犹如读一部连环绘本,又如近距离穿越一段历史云烟,再现新中国第一代航测女兵的赤诚之心和榜样力量。

在主题展览开幕式上,15位第一代航测女兵代表也来到现场,以班长点名答“到”的方式登台,并再次唱响当年激励着他们携笔从戎、不负芳华的《共青团员之歌》。

她们中,有3位专程从北京赶来,还有两位远渡重洋而来,只为这一刻的相聚。女兵陈申申激动地说,“本次展览记录下了我们的青春岁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非常感谢参与展览的所有人。”

北上从军,她们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航测女兵

当观众走进展厅,仿佛穿越回70年前。对于80后、90后、00后的年轻朋友来说,这里述说的54位女兵都是他们“祖母”的故事。

1952年9月15日,来自当时的中大附中(今省实验中学)、执信学校(今执信中学,原为女中)、省文理学院附中(今华师附中)、广东华侨中学、省一师附中(今协和中学)、珠江中学(今市六中)、广雅中学等七所省立中学的54位初中毕业的女生,搭乘北上的列车,满怀豪情地远赴几千里外的沈阳——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校,入编为“航中五班”,从此开启她们大半生的戎马征程。

所谓“航中五班”,是“航空摄影测量系中等科第五班”的简称。由于航空业的发展,过去的“地形测量”于20世纪40年代升级为“航空摄影测量”,令地形测量作业效率飞跃提高。

在军校淬炼中,“航中五班”空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以异常突出的综合表现交出一份骄傲的答卷,全班都拿到毕业证书,没有一个人掉队,这在当时总参测绘学院建校以来尚无先例。为此,测院特别授予她们集体三等功。

献身国防,“祖国大好山河寸土不让”

1955年,她们从军校毕业后,大部分战友按照最初的既定培养目标,进入最核心的国防测绘系统——总参测绘局航测队,立即投入到异常紧张的航测内业作业。

她们参与或完成的重大国防测绘任务包括:参与多项国境线勘界测图任务;参与完成东部国防地带地形测绘任务;参与完成了国家战略武器地面测绘保障任务(少部分人);参与了国家基本地形图测绘……

而另外一部分人,毕业后脱去戎装,加入西安石油部地质调查处“901队”,为祖国寻找大油田当开路先锋,她们是盛放的“戈壁之花”,足迹遍布甘肃、新疆、青海等多地。

酷寒、狂风、大雪、缺水、断粮、野兽、孤独、荒凉……除了这些随时可能面对的困境,相比男性,她们还要克服更多困难。但是从展出的影像中却看不到那些情节,所有镜头都是美好的。

她们的勇敢和坚韧,困苦与磨砺,都藏在灿烂的笑容背后……

【部分人物看点】

严励琼:剪辫从军 报效祖国

参军前,严励琼在广东省文理学院附中(今华师附中)就读,1950年读初一的时候就加入了青年团。1952年9月,她心怀报效祖国、献身国防事业的决心,剪辫从军。

她是航中五班的10班副班长,不仅学习期间军事、文化、专业课成绩优异,后进入总参测绘局航测队因技术过硬,工作业绩突出而破格入党。

1960年,她获得总参系统“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受到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接见,这个奖项是整个航中五班战友们所荣获的无数奖励中的最高奖项。

1991年退休时,她的职位是广东省国土厅航测大队生产科科长,职称是航测高级工程师。她常说:“我是一名老兵,要保持革命军人的本色。”

梁格非:被维族同胞誉为“测量之花”

梁格非是54朵航中五班军花中最年轻的一位,参军时刚满14岁。她从军测毕业后,被选入国家石油勘探局,与其他14位战友姐妹一道进入严酷的沙漠戈壁,踏遍大疆南北,经历无数困难危险,可谓九死一生。

她曾经被维吾尔族老乡昵称为“测量之花”。她的哥哥梁廷爵(入伍前就读于中大附中,即今省实验中学)与她同期入伍,兄妹一同从广州赴沈阳,是兄妹参军的唯一案例。

梁格非学的是航空摄影测量专业,哥哥进入军测天文大地测量专业,毕业后也曾踏遍祖国山河大地,在国防测量野外作业中出生入死,建立功勋。

兄妹俩的母亲是执信女中有名的美术老师,父亲也是教师。彼时正值抗美援朝激战之际,父母以国家为重,毅然双双送子女参军,他们堪称广州家长中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典型代表。

方淑珑:用生命铺就“天路”

方淑珑14岁入读广东省华侨中学,第二年恰逢解放军测绘学校来穗征兵,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应征入伍。

1955年刚从军测毕业,她立即参与建设新北京的规划测图。那时整个北京西部都是农田,规划用图是1:500的大比例尺低空航摄照片,连马路上的车和人畜都看得清清楚楚。现在的军事博物馆和复兴门外长长一列重要军事机关所在地的建成,都有她们测绘战士的一份功劳。

在1965年她随原成都军区测绘大队开赴大渡河两岸,峭壁深谷,地形复杂险峻,测绘战士将要攀登的山岩,常常连当地向导都没有去过。

不幸的消息接踵而来,一位测量组长踩到风化岩,从数百米岩壁上摔下来……她亲历了战友牺牲的壮烈时刻,烈士忠骨长埋在铁索桥畔。

而那一带测区,正是今天歌里唱的“天路”飞跨之地。多少测绘战士正是那“天路”最初的勘测者。天路也成为她最深的挂念,她说,“我多想回去看看那条路……”(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