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生活画面都在忙碌中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家的样子,却总是很轻易地唤起每个人内心的情感记忆。还记得那些我们曾经住过的房子吗?
几十年来,住宅的变迁,如一幅真实而生动的历史画卷,毫无修饰地记录着时代的变化,每个家庭的变化,乃至每个人的变化。那些记忆里的土坯房、瓦房,到筒子楼、单元房,再到商品房,有没有让你感慨万千?
原来就是过日子,现在要的是生活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吃饱穿暖、四屋有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大家开始追求和创造一些新的生活方式。
相信不少人的记忆里还留存着土墙、绿皮墙裙、水磨石、水泥地的印象,那个时候能从平房搬进楼房被很多人羡慕不已,人们对家的现代装饰有了初步的萌芽;到了20世纪90年代,华丽浮夸的“宾馆风”“奢靡风”“欧陆风”开始大行其道。
“我们到底应该住怎样的房子,过怎样的生活?”今天,人们开始慢慢从奢靡和浪费中清醒、逃离,在俭省中寻找内心真正向往的栖息地。
比如,为了更好地与家人交流,很多家庭的客厅开始不装电视;比如,为了更尊重人的隐私,将主卫与客卫分离;比如,不再沉迷于浮夸的装饰,而是结合个人的爱好,将工作、旅行中有纪念意义的物件摆放于家中,作为情感与回忆的寄托。将生活的趣味与韵味浅浅淡淡地融入家中,让家充满人情味儿。
在一些网络平台,有很多博主晒出了极具个人风格、特色鲜明的家。社会的高速发展不仅让我们对生活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也让我们可以按照更喜欢、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补救不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美学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的商品、展示品到展陈空间、商业空间,尤其是我们的家,人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产阶级开始更愿意通过一些小资的方式提升幸福感,“90后”开始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买单,心理上的满足大于一切。这当然不是号召消费,更不是攀比,而是让人能够向内挖掘。注重生活质量、尊重个人感受的生活方式,从来都与财富多寡、地位高低无关,它代表着对高品质生活细节的追求。
木心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吴冠中先生也曾公开表示,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真正的美是被尝到、被触碰到、被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感受可以变成生活事件的行为。美一定是在心理的层面上,可以被体验,可以被应用。如果没有恰当的审美,当生活被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后,你会觉得日子越来越无趣。
家,是一个人生活的代表作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后,设计在家居生活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设计为谁?”作为有影响力的中国室内设计综合赛事平台——筑巢奖,俯身广阔空间,始终坚持和倡导设计的人文关怀,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对小户型、普通户型、老宅改造等项目给予了很多帮助,并不断探索居住空间的可能性,致力于为大众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通过筑巢奖的参赛作品,能够看到设计师的设计水平逐年提高,尤其近年来,筑巢奖的参赛作品中,涌现出越来越多溯源传统文化的设计,他们以中华民族的设计元素、文化内涵、地域特色为出发点,打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不是生硬的照搬,而是融入现代设计手法,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设计。这一现象说明年轻设计师文化自信心增强,开始有意识地做主动的设计。
未来的人居环境更趋向于人性化,更加绿色、环保、健康。设计行业整体水准的提升,有赖于全民设计意识的普及和产业上下游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这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必要,也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必要。
2019年恰逢筑巢奖10周年,人民生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现代人心目中的好住宅到底是怎样的?未来生活到底有着怎样的趋势和方向?
10 月16日,筑巢奖十周年庆典暨第九届颁奖典礼将于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隆重举办,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见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住房究竟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源 | 人民网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