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错误的
2019-10-01 07:00 羊城派 原创
每个孩子的成长发育并不完全一样,所以说,并没有统一的起跑线。

文/羊城派记者 蒋隽
图/陈晓璇

导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鼓励各地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

在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焦点》栏目推出特别访谈:“带着梦想 飞得更远——名校长面对面”,邀请七位名校长到演播室,畅谈教育改革的理念、目标以及对学生、家长的建议。

吴颖民

今天,推出第一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谈家长该不该为“输在起跑线上”而焦虑。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在家长中流传很久、流传很广的话;有的家长奉若圣旨,有的嗤之以鼻;家长究竟需不需要为“输在起跑线上”而焦虑?

这是一句错误的话

“我认为这是一句错误的话。”吴颖民开门见山列举了家长的诸多常见表现: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有没有兴趣和特长,家长都给报满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恨不得把孩子的空闲时间全部占满,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增强竞争力上;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和排名,排名上升会很开心,如果下降,则很不开心,甚至茶饭不思;家长到处打听如何上名校、录取的标准,千方百计让孩子多争取几块上名校“敲门砖”……

“这些焦虑的根源,首先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规律,对教育的规律本身缺少认识。”他劝慰家长们,孩子的发展发育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做不同事情,“有的家长信奉笨鸟先飞,希望通过抢跑获得更好的资源,是违背孩子发育规律的。”

其次,很多家长虚荣心作祟,“希望孩子补偿自己没有上名校的遗憾,或希望孩子就读名校脸上有光。”

真正的起跑线是什么?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从事了几十年教育工作的吴颖民认为,真正的起跑线应该是什么呢?

他认为,起跑线,既有又没有。如果一定要说有起跑线,他认为是学制的设定。六岁前后开始上小学,然后中学、大学,学制是依据青少年的生长规律和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制定的。但是每个孩子的成长发育并不完全一样,“所以说,并没有统一的起跑线。”

因此,要遵循教育规律,“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就应该让他多点玩,多点接触自然界,多点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多点与人交流,让他的所有的器官能够都很好地发育。当他五六岁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求知识的时候,帮助他去逐步去了解社会与自然。家长如果了解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了解教育的规律,也许就不会那么多纠结。

输在起点还是输在终点?

家长应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吴颖民认为,家长应该调整思维方式,“家长一定想明白,你是想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还是不要输在终点线?中小学12年是漫长的长跑、马拉松,马拉松起跑快点慢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合理分配体力,根据自己的实力、身体状况,去合理的调节整个体力付出,控制好节奏,把握好战略战术,而且一定要有顽强的意志。”

一开始抢跑,孩子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思维没有很好的发展,家长让孩子做的事情是不是他喜欢的、擅长的?最后输在了终点、或还没到终点就倒下了,有意义吗?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即便家长把孩子的时间都填满,取得敲门砖真上了名校,但这样的孩子通常后劲不足,“因为孩子没有真正的兴趣爱好,也不明白自己的擅长优势在什么地方,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很多的思考。孩子没有自主权,最终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成功的人吗?”

吴颖民说,纵观历年高考,高分考生有一个共同点:有一个民主的家庭,家庭氛围是是宽松的,家长没有逼孩子去做不愿做的事情。

三点建议

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吴颖民建议家长们,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的交流,真正读懂孩子、理解孩子,从而满足孩子的个性化的需要。

首先,“只有平等的交流,你才能认识孩子,读懂孩子。如果都是居高临下,家长讲的孩子一定要听,孩子肯定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所以首先要有个民主的家庭。”

其次,家长们要读点书,了解孩子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可能沟通会顺畅一些。

第三,相信学校,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学校是教育的专门机构,有老师有专家,家长要充分参加家长论坛,了解其他的家长、其他家庭怎么教孩子,老师的教育建议等。”

温馨提醒:因《今日焦点》节目档期调整,吴颖民校长的访谈节目播出时间推迟到10月8日播出。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