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方玮
9月25日,华南农业大学老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去世的第45天,他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卢永根遗孀、华南农业大学离休干部徐雪宾教授作为亲属代他上台领奖。
卢永根是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是朴素低调的“布衣院士”,也是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一辈子研究学术,保存了华南地区富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库,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他无数次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2017年,他撑着病体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给华南农业大学,扶持农业教育事业,感动了中国。2019年8月12日,他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他的遗愿让人泪目: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
一生家国相系,留下重要宝库
他的一生,始终与家国相系。1930年,祖籍广州花都的卢永根出生于香港一个中产家庭。少年卢永根曾目睹日寇暴行,19岁便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党。高中毕业,党组织安排他回内地,到岭南大学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
1952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两校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今华农前身),丁颖任院长,卢永根是首届学生。他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继承了恩师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并逐渐扩充到一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他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
为了搜集、整理野生水稻资源,卢永根常常跋山涉水。2000年左右,年届七旬的卢永根仍坚持跟学生一起穿山过岭,到山顶、水泽等人迹罕至之处寻找野生稻。2016年罹患癌症住院前,他都坚持每天最早来到办公室。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卢永根生前常常挂在嘴边。1983年,卢永根开始担任华农校长,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奉献才智。他大刀阔斧改革,破格选拔了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破解当时的论资排辈风气、人才断层困局。
晚年卢永根因身患重病长期住院,仍希望能每月交党费、每月过组织生活。2017年3月,“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成立。每月支部成员把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科研最新动态带到他的病床前,他在病床上坚持认真研究、学习。
生前捐出积蓄,身后捐献遗体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给卢永根的颁奖词。
“我的青春年华已经献给党和国家的科教事业,我准备把晚年继续献给这个事业。”2017年3月21日下午,身患癌症尚在治疗期间,卢永根携夫人徐雪宾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他们分两次将毕生积蓄880万余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忠诚于教学科研的青年优秀教师和支持开展学术交流。
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人们被这个朴素的老人震惊了。在华农,卢永根是大家口中的“布衣院士”,他对物质的要求极低。
华农的校园里,师生们常看到这样熟悉的一幕:卢永根挎着一个简单的购物袋,步行前往附近的菜市场买菜,或者跟夫人拎着饭盒去食堂排队打饭。
夫妇俩住的房子,是华农的房改房,家里的家具几十年没换过,有的衣服穿了几十年,每次出席重要场合,他都是穿那件浅色西装……
“880多万从哪里来?这是夫妻两人数十年来共同的积蓄,基本都是工资。他们两位平时生活非常简朴,房子也只有一套,平时很少花钱。”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
得知自己患病后,卢永根托夫人为其办理了遗体捐献卡,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他说:“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作为共产党员,捐献遗体是自己为这个社会做出的最后一次贡献。”(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华南农业大学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