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一个国家和民族神圣而庄严的盛典!从开国大典上的“万国牌”、“骡马队”,到“九三”阅兵场上的中远程导弹令世人瞩目。
这条阅兵路,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天安门广场自新中国成立后,共经历过十五次阅兵。从1949年至1959年连续举行过11次国庆阅兵。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又分别于1984年、1999年和2009年举行了3次国庆阅兵。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也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通过这组珍贵影像,一起重温这15次阅兵的经典瞬间。
01
1949年国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第一次公开亮相。受阅部队装备几乎全部是战争中缴获的,号称“万国牌”。为防止敌机袭击,人民空军的飞机是带弹受阅。
02
1950年国庆
首都40万人民群众举行了盛大游行,历时3小时25分钟之久才全部从检阅台前通过。此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驾驭1900 匹白色骏马,以6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摄影:高粮、石少华)
03
1951年国庆
受阅部队由前两次的海军士兵和军校学员,换成了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本次阅兵首次出现了民兵方队,他们是华北老解放区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
04
1952年国庆
公安部队首次参阅。本次阅兵的亮点是民兵方队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中拿着新式轻武器。160辆摩托车载着步兵方队,浩浩荡荡。
05
1953年国庆
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此次阅兵,拖拉机牵引着加榴炮隆隆而过,“拖拉机拖炮”的新闻照片成为当时风靡全国的摄影佳作。(摄影:毛松友)
06
1954年国庆
这次受阅部队中第一次出现了伞兵方队。而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此次阅兵,受阅部队武器装备基本是苏式的。这是我军武器装备的一大进步。(摄影:张瑞华)
07
1955年国庆
这是我军实行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崭新的制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军容焕然一新。一位38岁的少将被挑选担任阅兵部队领队。彭德怀元帅身着崭新的礼服在杨成武上将的陪同下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周总理说:此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了有军无将的历史!
08
1956年国庆
这是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国庆阅兵。阅兵部队乘坐的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雷达探照灯部队也初次公开亮相。由于下雨,空军飞机未能受阅。(摄影:蒋齐生)
09
1957年国庆
国产喷气式轰击机、歼击机第一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有的飞机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过功勋。几乎所有的飞行员都是战斗英雄,其中还有少数民族飞行员。(摄影:杜修贤、傅军)
10
1958年国庆
受阅方队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军在开国之后创建的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摄影:吴化学)
11
1959年国庆
此次阅兵适逢新中国成立10 周年,参加阅兵典礼的各界群众人数达70万人,盛况空前。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是中国自行制造的。(摄影:邹健东、齐观山、张韫磊、孟昭瑞)
12
1984年国庆
建国35周年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代化兵器,海军导弹部队方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方队和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世界亮相。(摄影:张韫磊、张赫嵩)
13
1999
年国庆第13次国庆阅兵
建国50周年庆,是之前历次国庆阅兵中兵种最多的一次。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汇入受阅大军中。此次阅兵,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我海军新型舰载武器的面纱。空中10个飞机梯队首次由三军航空兵联合组成。加受油机梯队首次参阅。
14
2009年国庆
建国60周年庆典。此次阅兵是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这是“厉行节约”前提下的阅兵,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此次阅兵是新中国阅兵史上最“原创”的一次。
从飞机、导弹、坦克,到火炮、自动步枪,参阅的武器装备全部都是“中国制造”,九成以上是国庆阅兵场上的新面孔。轰油-六、九九式坦克等似曾相识的老面孔,也都与时俱进,作战效能大为提高。
15
2015年9月3日
“九三”阅兵是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此次阅兵我军动用了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200架,编组成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勤保障6大模块,其中84%的装备为首次公开亮相,有许多是新近研发的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阅兵是我军二炮装备在历次阅兵中展示型号最多、枚数最多的一次。与1984年、1999年、2009年历次阅兵相比,导弹装备的规模水平有了较大变化。
来源 | 人民画报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