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一个都不能少”
2019-09-27 16:43 羊城晚报 原创
“每个人都是这么接受知识的——认了字,长了见识。”

文/羊城派记者 李丽

【70年行业影像之教师篇】

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便层出不穷。艺术家们通过这些作品歌颂教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感谢他们为无数心灵指明人生与理想的方向,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探讨“教书育人”这四字背后的深刻涵义。

《母女教师》

两代人民教师最早的理念碰撞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大地开始恢复勃勃生机。在各行各业中,以培养祖国下一代为己任的人民教师备受社会尊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部对教师的从业资格要求越来越严格,教师的工资也数次提高。如何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园丁?这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更是很多教师的自我要求。1957年公映的影片《母女教师》,便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诞生的。即使在今天来看,这部影片所体现的对教育理念的思考仍未过时。

《母女教师》由冯白鲁执导,林默予领衔主演。影片中,年轻的女教师林月英来到南庄小学当老师,而这里的校长便是她的母亲沈淑严。女儿很崇敬母亲那种为了培养祖国花朵而甘愿奉献毕生精力的精神,同时她也发现,母亲教给她的“不严不成器”的教育信条似乎没那么管用。林月英在教导五年级学生时,遇到了调皮的学生王大毛,处分和责备都被他当成了耳旁风。后来,林月英终于发现,光靠惩罚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还需要循循善诱和热情帮助。最终,在她的帮助下,王大毛逐渐有了进步。但一次事件中,王大毛被误认为偷了钢笔,而沈校长偏听偏信,武断地决定开除他。林月英坚决反对,但母亲还是坚持己见……

《母女教师》体现了两代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分歧,并反思如何才是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这一点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说,想法无疑是相当先进的。故事的最后,沈校长发现了事情的真相,羞愧之下决定辞职。但在大家的挽留下,本就割舍不下对教师岗位热爱的她还是回到了校园,而母女之间也达成了真正的和解。影片涉及了当时还很少被提到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在当时的教育行业引发了一番讨论与思考,很多人民教师因此第一次反省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式。

《苗苗》

用真善美治愈孩子的心灵缺憾

李羚饰演韩苗苗

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电影《苗苗》上映了。这是年轻的女导演王君正独立执导的处女作,她在看完原著剧本《献出全部的爱》后便决心要执导这部影片,用真善美来驱逐“四人帮”在她的女儿以及更多的孩子心中留下的毒素。最终,这部以年轻女教师韩苗苗为主角的影片得到了全国观众的共鸣,还获得了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第二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二等奖,女主角李羚也红遍大江南北。

片中,女主人公韩苗苗原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运动员,但却被街道办事处分配到实验小学当教师。在三(2)班,韩苗苗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来教育顽皮的孩子们,通过言传身教,使班风有了很大转变。

影片展现了几个孩子的成长和转变:正义感十足的杨小亮,每天都悄悄背一个小儿麻痹症女孩上学,但因为父母被诬陷,他的心里充满了委屈和怨恨;包司令的孙子包瑞天真顽皮,但沾染了特权思想,说话间总不经意地炫耀自己的爷爷和小汽车;许培培聪明好强,但受家庭影响喜欢说假话,在背后出坏主意,做错事还总把责任推给他人……韩苗苗在治愈这些孩子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家长,同时也获得了对教师这份职业更多的理解和热爱。

“我对这个角色如此偏爱,是因为我对小学老师的生活太熟悉了——我的妈妈在小学校园里度过了她的大半生。当孩子们拿着毕业证书,蹦蹦跳跳地跑到我家,向妈妈表示感谢的时候,我作为老师的女儿都感到骄傲。”韩苗苗的扮演者李羚说。她曾亲身感受过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我多么渴望能有一位老师认真地教我们学文化,真正地理解我们,给我们温暖啊!现在,她终于来了,她就站在我面前,向我微笑着,这就是苗苗老师。”

这个带着理想主义光环的教师形象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但李羚说,这不过是因为角色跟她本人太相似了,“如果说从自我出发,我刚刚迈出几步就和角色走到一起了,这大概就是典型的本色表演吧”。

有意思的是,片中的孩子角色个个生动,但其实他们大多是第一次“触电”。许培培的扮演者吴强因为不想演“坏孩子”还闹过脾气,后来剧组人员跟他聊天,让他明白这是要让更多小朋友从许培培身上看到坏毛病的可恶,使大家争做好孩子,他才愉快地接受了表演任务。

1985年1月2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这个职业,从此有了专属于自己的特别日子。

《一个都不能少》

一句让全社会关注的师之诺言

1999年,张艺谋作品《一个都不能少》公映。这部极像纪录片的故事片让很多人不相信它出自张艺谋之手,而张艺谋自己则说,这是他从影十多年来最满意的作品。最终,该片让张艺谋捧回了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第二座威尼斯金狮奖杯,此外,影片还获得了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和最佳导演等国内外近10个奖项。

《一个都不能少》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故事讲述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于是村长从邻村找来13岁的魏敏芝代课。该小学每个新学期开学都有学生流失,如今只剩28人,因此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于是魏敏芝每天清点人数,即使教室里乱哄哄的,她也死守在教室门口不让大家走。可是有一天,10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不得不辍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决定独自进城把他找回来……

片中所有演员都是素人

这是一个虚构故事,但影片中所有演员包括孩子们均是未经专业培训的素人。他们用最质朴的表演给了这部故事片接近纪录片的真实质感,甚至连他们在片中的名字都使用了真名。张艺谋曾表示,拍农村的孩子念书,是他的一个情结,“我看农村小孩儿上课,常常会有一种感动,尤其在偏远的地区。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不管在什么时空中,人类的这种行为始终在延续,每个人都是这么接受知识的——认了字,长了见识。”最后,他选择了在真正的农村小学拍摄,很多时候只给演员说一下这是什么场景,然后让他们自然地作出反应。

影片用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真实地反映出当时部分农村的教育困境,“一个都不能少”的呼唤从此被全社会听到。女主角魏敏芝也因为此片成为“谋女郎”,继而受到关注,后来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虽然最终未做演员,但仍走出了农村,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最佳注脚。

魏敏芝与张艺谋

2006年5月,《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发布,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先让好老师“不能少”,继而让受教育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冯志远》

大浪潮中一缕坚守的大爱师魂

1958年,28岁的冯志远告别了新婚的妻子,随着上海支援宁夏文教大队离开上海,来到一所沙漠边的乡村中学,一待就是42年,甚至连失明都没能让他离开简陋的讲台……2007年,影片《冯志远》在央视电影频道首播。在滚滚向前的商业大潮中,这位甘守寂寞与贫困的支教老师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影片中,冯志远所支教的学校条件十分艰苦:透风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炕,冒烟的土炉子,药瓶改制的煤油灯,每月十四斤的粮食供应……许多年轻的支教老师悄悄地离开了学校,但冯志远没有走,他一个人承担了语文、历史、地理、俄语四门课的教学任务。因为家庭贫困,学校的三百多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二辍了学。冯志远不厌其烦地一家一家跑,苦口婆心给家长做思想工作,让许多孩子重新回到课堂。

《冯志远》最令人震撼之处在于,它改编自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这位支教老师远赴西部之后,跟妻子分居了足足11年,40岁才和妻子有了孩子。他每年只在暑假和寒假各回一次上海,有一年连儿子生病了都没能及时回家,这让妻子无法原谅他。环境艰苦加上工作繁重,55岁的冯志远有一天在上语文课时突然双目失明,但即使如此,他仍强烈要求学校安排他给孩子们上历史课。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到上课的日子,孩子们就会到宿舍来搀扶他去课堂,还为他制作了盲文黑板……冯志远直到70岁,因脑血栓生活无法自理,才不得不离开了学校。2000年,冯志远被妹妹接回阔别47年的故乡长春,走的那一天,街道边都是送别的人群……

张嘉译饰演冯志远

冯志远这大半生教出了一万多名学生。2005年,一张万元汇款单从上海寄往长春,上面只有四个学生的姓氏。后来,有记者找到了其中一名已经68岁的学生,他表示,冯老师是他们的文学启蒙人,当年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了普希金,希望老师如今能安度康乐的晚年。而身在东北的冯志远则说:“如果现在还让我当老师,我依然愿意,虽然我看不见学生,下不了床,但我还能说话,我可以为学生们讲讲历史,讲讲做人的道理。”老人说,这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愧对妻儿,希望有生之年能再见他们一面。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其中包括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包括“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第一标准”。为孩子们指出光明方向的冯志远们,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不同的岗位 同一种师恩】

《心灵的火花》:工读学校教师

这部1982年的电影由沈耀庭执导,取材于湖北发生的一起偷自行车的人又主动送还自行车的新闻报道。影片通过一辆失而复得的自行车营造悬念,最终落在工读学校女教师许老师身上——曾经偷自行车的王成林因为许老师的教导而浪子回头。这部以教育失足青少年为题材的影片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亲亲我,老师》:幼师

1990年的电视剧,导演杨韬。夏天到了,幼儿园准备放暑假,大部分老师都踏上了休假旅程,只有苗苗老师自愿留下来等待部分迟来的家长。有三个小朋友的家长因各种原因不能来接孩子,而苗苗也错过了出行的列车。加上厨师和收发室的杨爷爷,三个大人将陪三个孩子度过一个漫长的暑假……这部亲切温馨的电视剧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凤凰琴》:民办教师

偏远的山区来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心怀浪漫的她被山区艰苦的教学条件所震惊。学校里除了她,还有四位老师,大伙儿都盼望着自己什么时候能从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这部1994年的电影由何群执导,主演包括李保田、剧雪、王学圻,影片既真实展现了人性,也朴素地道出了“烂泥垒个灶,只能用个十年八年,你教孩子认个字,可以受用世世代代”的真理。

《伴你高飞》:家教

即将大学毕业的朱波利用假期来到周家,给周芒芒做家教。周芒芒喜爱研究昆虫,但父亲却把他的昆虫标本全部扔掉。朱波在与芒芒的接触中常常鼓励他,很少得到别人夸奖的芒芒接受了这个老师。期中考试来临了,班主任老师发现了一个与以前不一样的芒芒……1998年的《伴你高飞》由李虹执导,得到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

《蓝学校》:支教老师

这部2011年的影片讲述了北京85后张盟大学毕业后来到乌拉特后旗宝音图地区支教的故事。因当地生活条件恶劣,张盟一度想离开,但偏偏遇到一个倔老头和五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由此开始了他在牧区丰富多彩的支教生活。片子拍得幽默自然,颇有喜剧效果。

《美丽的大脚》:乡村教师

这部出品于2003年的励志电影由杨亚洲执导,倪萍、袁泉、孙海英主演。片中张美丽的丈夫因无知而犯罪被枪毙,孩子也因病夭折,她把所有的寄托都放在如何让村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上,希望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来自北京的志愿者夏雨也被她感动,决定留在黄土地当一名乡村教师。

《一个人的课堂》:代课老师

在这部2014年李军林执导的影片中,孙海英饰演的代课老师宋文化是村里唯一的老师,其他老师都外出务工了。学生也流失了,仅剩下唐明明一个,但宋文化依然坚持每天按时打上课铃,按时升国旗,按时上课,维护着学校的尊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资料图片
责编 | 刘虹、吴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