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处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党和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的连接点,也是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着力点。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复杂形势,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部署、新目标、新定位、新举措,更是第二批主题教育要抓好的侧重点。
第二批主题教育是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是离群众最近的主题教育,更要“有温度”“接地气”。只有朝着基层走、奔着问题去、盯着实效改,既解决基层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又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既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又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才能真正打通主题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拆除群众期待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堵墙”,让群众看得到实效,提升获得感。
群众的获得感,不能等到主题教育结束后再由群众评判,而是要贯穿主题教育的全过程。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充分借鉴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成功经验,准确把握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层级下移、群众期望更高等特点,提早谋划、周密部署,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把“实”和“改”的要求贯穿始终,防止基层出现温差落差偏差。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向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的生动实践,更是促进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一个缩影。
基层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基层干部则是肌体中的细胞、地基中的钢筋。在群众眼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是他们身边的“温度计”,冷了、热了,堵了、通了,病了、好了,群众都能感知。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通过“面对面”“背对背”等方式,把群众关切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查实、挖深,找准问题解决的路径,以解决问题为动力推进主题教育向纵深发展,以解决问题为标准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让解决问题真正成为主题教育中最硬的道理。
如果说,主题教育延伸到了基层,但与群众仍然隔着“玻璃门”, 群众关切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都被放进“旋转门”,隔靴搔痒、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解决问题的效果就显现不出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就提振不起来,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更会释放不出来,群众的获得感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带着让问题“见底”“归零”的决心,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听民声、理民事、解民忧,不偏向、不漏项,不虚化、不泛化,不搞变通,推动离群众最近的主题教育更加凸显实效,才能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用初心对接群众的本心,用使命点亮万家灯火的温馨,使我们党在追梦路上永远保持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来源 | 南方网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