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李小华
一个家族三代人,专注于潮彩艺术,创作出众多“潮州彩瓷”精品佳作。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和叶竹青陶瓷文化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传承: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叶竹青家族陶瓷艺术》展览正在陈家祠展出,五十余件(套)陶瓷艺术精品展示出叶竹青家族的“工匠精神”。
叶竹青作品曾被选为国礼瓷
叶竹青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潮州彩瓷”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将潮彩艺术发扬光大的一代陶瓷艺术大师。
他对“釉下化妆土装饰工艺”和大型多层瓷雕通花工艺的研制,对日用陶瓷产品开发以及国礼设计制作中多种工艺表现方法和技术的创新运用,都极大地推动了潮州陶瓷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据了解,叶竹青于1978年创作的三层《“友谊”通花瓶》被选为国礼瓷,在朝鲜建国三十周年之际,由邓小平赠与朝鲜金日成主席。同年创作的《“丹凤朝阳”通花花篮》,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是陶瓷艺术的一项创举,曾被送往新加坡、加拿大、德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备受赞誉。
陶瓷世家捐赠19件陶瓷佳作
叶竹青除了自己创作精品,还让陶瓷艺术代代有传人。其第二代、第三代已成长起来,共同协力为潮州彩瓷工艺的传承作贡献。
本次展览推出的五十余件(套)展品中,既有叶竹青大师的匠心之作,也有其第二代传人叶林峰、叶丽虹、吴茂英、吴茂平、叶岩峰、李映苹、卢瑞芝等潜心创作的精品,还有其孙辈叶寒、叶树朋、叶昊、叶宜林等新生一代传承创新的佳作。观众从中可以欣赏到精巧玲珑的通花、格调清新的潮彩、淡雅柔丽的粉彩……
本次展览的开幕式上,叶竹青家族还将19件陶瓷作品捐赠给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其中包括了7件叶竹青大师分别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精品力作:《“富贵”通花瓶》、《“水仙”通花瓶》、《“剑兰”通花瓶》、《“丹凤朝阳”通花花篮》等,填补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潮彩收藏的空白。
“这是我馆首次举办一个家族三代人的作品展。”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表示,本次展览举办的意义不仅仅是因为组合了三代人,也不仅仅是契合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主题,它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陶瓷艺术家族在推动潮彩乃至传统工艺的发展和繁荣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大师其人】
叶竹青,1935年生于广东潮州;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专修陶瓷美术设计、中国工笔画。学成回乡后,叶竹青进入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从事创作设计工作,于1961创新釉下堆土技法,于1962年发明釉上蚀金法。
1962年,叶竹青看到潮州通花瓷产品单调、通花图案粗旷,无法融入当时的社会,于是引入釉下化妆土作为装饰手段,做成瓷花粘贴在花瓶上,设计出一系列通花瓷造型。1976年,他又首创釉上堆金技法。1978年,叶竹青任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设计室主任;1985年至1994年,任广东省陶瓷学校校长。
2004年,他被授予“枫溪陶瓷发展突出贡献专家”;2013年获“广东省陶瓷艺术杰出成就奖”;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州彩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通讯员供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