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靖宇将军殉国地,英雄高尚的家风感动采访团
2019-09-22 15:21 羊城晚报 原创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靖宇县三道崴子。如今这里面已经成为供游客瞻仰将军英雄事迹,当地市民休闲娱乐的景点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长白山脚下的白山市靖宇县,9月21日,“红动吉林”全国都市主流媒体联盟总编辑采访团来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和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进行采访。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靖宇县三道崴子。如今这里面已经成为供游客瞻仰将军英雄事迹,当地市民休闲娱乐的景点。

走进景区,第一只眼就会看到门牌楼上的“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八个字,是由陈云同志亲自题写。步入正门,前导区中间是杨靖宇将军塑像,用15块花岗岩雕刻而成。塑像旁有一处东北抗联密营,是按照抗联时期原样修建。靖宇县委党校王晓光老师介绍,当时抗联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为了不暴露目标,战士们都住在地窨子里,平时不敢生火做饭,只能吃夹生饭。战士负伤、生病没有药品,只能进行简单救治。解放后,人们发现很多抗联战士都没有脚趾,都是因为脚趾冻伤后切掉的。

王晓光老师环视着大家提高声音说:“我们悼念杨靖宇将军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抗联将士,就是要不忘过去苦难,珍惜今天美好时光。要始终保持清醒和警惕,建设和保卫我们的国家,让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

广场南侧的纪念馆,参观人群络绎不绝,很多人是远道而来。纪念馆以详实的资料,记载了杨靖宇将军带领抗联第一路军与日寇殊死战斗的8年,全面介绍了东北抗联极为残酷的斗争。

参观过程中,讲解员的讲述的一段故事,让参观团成员留下了眼泪,感受到了将军高尚的家风。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28年3月23日,郭莲在一个不足两平米的窝棚里生下女儿。27日晚,正受警察通缉的杨靖宇偷偷回了一趟家,妻子高兴的让他给女儿起个名。杨靖宇想起母亲、妻子整天为他担惊受怕,心里十分难过,充满愧疚的对郭莲说:“你们哪,因为我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孩子就叫“躲儿”吧。我这次去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谁也没有想到,这匆匆的见面竟成了杨靖宇与家人的永别。

杨靖宇走后,母亲和妻儿艰难度日。1938年,母亲临终前从包袱中拿出她视如珍宝、也是儿子唯一的一张照片交给了郭莲。每当家中遭到困难,遇到敌人迫害时,郭莲总是把丈夫的照片看了又看,盼望着丈夫能早日回来。1945年日本投降,可积劳成疾的郭莲却没能盼回丈夫。临终前,她叮嘱儿女:“你们一定要把照片保存好,等红军回来了,找到你们爸爸,一定要告诉他,这些年我们全家都在想他。”

可是郭莲不知道,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到底的杨靖宇,他就是她日思夜想的马尚德,5年前他已将最后一滴血洒在了东北大地上。

杨靖宇将军舍小家、为大家,妻子郭莲为丈夫能安心革命,一生劳苦,无怨无悔。这就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优秀的家风。正因为有了无数个像杨靖宇这样有高尚品德的家庭,才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家风是拱心石。我们要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让我们以良好的家风汇聚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纪念馆的讲解员王梦瑶说。

听完讲解,采访团成员恋恋不舍的离开纪念馆,又来到全国青少年长白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规划展览馆进行了参观。这个教育基地是团中央正式批复,继井冈山、延安之后第三家“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至此,为期五天的“红动吉林”全国都市主流媒体联盟总编辑采访活动圆满结束,吉林丰富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给采访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象。(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