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各界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正面典型,生动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广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特撰写10篇典型案例文章,以期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麻涌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西北部,地处珠江口东岸,是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全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44万,下辖1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20世纪90年代,新沙港建成使用,释放了麻涌镇的区位优势,改善了投资环境,麻涌镇一时成为招商引资的热土。但由于历史局限,当时的招商引资没有厘清绿色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关系,形成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产业经济。要解决这些现实难题,迫切需要以水环境治理为突破口,重塑麻涌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优势。
2012年以来,东莞市以“水乡片统筹发展”为载体,抓住麻涌镇污染严重、经济发展落后等关键问题,投入3亿元补助资金大力整治华阳湖,采取“生态修复优先+淘汰落后产业+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的“麻涌模式”,探索形成了生态保护优先、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绿色发展机制。
2015年,华阳湖成功申报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一个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典型案例,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麻涌镇的“华丽转身”为类似镇(街道)的突围、破局提供了范例和借鉴,具有鲜明的区域样本价值。
从源头治理,整治“两高一低”企业
2014年,麻涌镇制定《麻涌镇“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作方案》,秉承“兴产业、拓空间、提品质”思想,推动华阳湖周边企业整治退出,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关停,对洗水、电镀、漂染等不符合产业规划的企业引导退出。全镇列入整治对象的共有121家企业,包括列入六大污染行业的企业12家、其他污染企业109家。关停污染企业,腾出用地近2000亩。
其中,在整治一高污染企业时,为依法收集其确实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标的证据,麻涌镇采取第三方介入的方式,对该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统计汇总采集数据形成证据报告。
系统化治污,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修复
在基本完成企业整治后,麻涌镇借鉴杭州西溪湿地的经验,聘请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对华阳湖湿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并邀请国家林业局林产规划设计院林业所编制《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将华阳湖规划、打造成融防洪排涝、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圈。坚持系统治污,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修复”的思路,有序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推动华阳湖从污染区转变为生态旅游区。
在清理畜禽养殖方面,由于当地养殖户较多,每户具体情况存在差异,镇政府采取“深入内部”的方式,即村干部带着问题走访每村每户,详细了解每家养殖户的实际情况。经努力,在2013年3月底清理养殖场223个,共16.5万平方米。
在截污清源方面,狠抓华阳湖周边生活污水截污管网建设,目前麻涌镇已建成截污主干管30.23公里、次支管网58公里,建成3座污水提升泵站及1座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年均污水处理达794.6万吨。加强排污口监管与整治,对华阳湖周边河道私设的20多处排污口进行了整治,科学设置华阳湖沿线排污口,严禁偷排偷放。
在清淤疏浚方面,针对华阳湖片区水质污染、河涌淤塞发黑发臭、水系不通的情况,借鉴农民清理河道的经验,利用水上钩机对二涌河、三滘河、华阳河、马滘河几条河涌进行清淤疏浚,将周边水系进行连通,以增强河涌流动性,达到水质自我修复、净化的效果。
在修复水体方面,在河涌两岸种植对污染物吸收能力强且耐受性好的开花水草40多万平方米,以吸附和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从而将水体中的污染物去除或固定,达到水体修复的目的。
同时,在完成河道、水质修复的基础上,麻涌镇抓住治堤契机,对堤岸进行绿化美化,种植夹竹桃、垂柳、桃木、黄槐、木芙蓉等20多种植物共35800多棵,建成水上绿道35公里,岸上绿道71公里,进一步对华阳湖进行了生态美化。
全覆盖治理,完善整体环境设施
充分利用华阳湖环境整治成果,麻涌镇继续高标准推进华阳湖周边地区的品质提升和配套完善。
争创省级万里碧道试点。争取将华阳湖18.3公里绿道申报为省级碧道试点,进一步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水环境治理,提升水系安全,做到安全为本、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共建共享。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以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区,改造提升周边主要街道,逐步完善绿化、木屋民宿、绿道驿站、游客服务中心、标识系统、公共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打造特色景点项目。建设岭南水乡文化旅游景区、水上森林公园、灯光音乐喷泉、风情岛、水上表演舞台等特色项目,提升华阳湖吸纳游客、集聚人才、促进产业结构提升的能力。推进灯光改造工程,成功打造“光影水秀”、3D水幕电影等特色景点项目,大大提升了华阳湖的环境品质。
承办高端品牌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和企业参与,成功举办南方草莓音乐节等全国性顶级品牌赛事活动,策划举办水乡美食节等多元化旅游节庆活动,不定期举办足球比赛等专场活动,形成富有水乡特色的文化体育品牌效应。
促进经济转型,推进产业升级
生态效益能够带动经济效益。通过对华阳湖的整体治理,麻涌镇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优化了投资环境,改善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壤,有力推动产业的升级。
以生态治理促进传统物流产业升级。引进京东等电商项目,实现传统物流和电子商务“强强联合”。2018年实现电商贸易额从2015年的6亿元跃升至212亿元。
以生态治理促进传统粮油产业升级。通过环境治理倒逼粮油产业升级,引导粮油产业科研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粮油贸易额从2015年的20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77亿元。
以生态治理促进城市更新连片改造。制定《麻涌镇“三旧”改造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镇村企合作项目、企业自改项目的操作办法,对“三旧”项目改造补缴土地出让金、转变土地用途指标费中镇分成部分,按比例奖励原村集体经济组织。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在实现华阳湖整体改造及完成产业升级的情况下,麻涌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打造生态产品,把绿水青山较强的社会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在规划设计上进行全面统筹,将极具水乡特色的村庄进行统一规划、连片设计。自2015年起,投入3.5亿元先后建成“走进香飘四季”“古梅乡韵”“南繁盛景”“曲水岸香”“和乐漳澎”等美丽幸福村居项目,实现全镇15个村全部建成美丽、平安、文明乡村,极大改善了农村的创业和旅游环境。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实施精细化管理。投入约1.36亿元,实现全镇环卫清扫保洁、绿化养护全面统筹,进行市场化管理;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全镇水域面源保洁,实现村(社区)在水域管理的零负担,进一步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成立麻涌镇旅游协会和农业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获得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扶持的农业公园按1∶1的标准予以补贴,成功打造了5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5个市级家庭农场。以“公司+农户”方式推广“金麻香蕉”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全域旅游
东莞市还以城市品质提升为抓手,借力华阳湖生态环境整治效果,对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融合产业发展,打造全流域旅游。
打造华阳湖特色景区项目。高规格、高标准地建设岭南水乡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光影水秀、真人实景“魅力麻涌——华阳湖之夜”水上表演舞台等旅游项目,引进具有云南民俗风情的表演项目,建成水上森林公园、极限广场、环湖路、特色风情岛等配套设施设备,加快建成总长18.3公里的万里碧道。
全面开展城市美化、绿化和亮化。重点推进麻涌河“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把一河两岸打造成为色彩艳丽的带状公园。对华阳湖片区、一河两岸以及水乡大道等主要出入口开展灯光亮化,展示“七彩麻涌”魅力。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全镇主干道、景观节点进行绿化美化提升。
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民生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优化交通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多个路网工程建设。
麻涌镇的转型发展带来以下经验启示: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协调生态与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机制创新。
来源 | 中国生态部
题图 | 新华社资料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