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浓浓中秋味,悠悠家国情
2019-09-13 19:17 人民网
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华儿女共赏一轮明月,共品一种家国情怀,凝聚无限奋斗伟力,才能不负这盛世,不负这新时代

又是一年中秋至,明月千里寄相思。

千百年来,中秋圆月高悬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寄托依恋家国的情,照亮思乡念亲的眼,指引归家团圆的路。中秋,是诗意的浪漫,更是丰富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蕴藏着华夏儿女对小家团圆、大家幸福、国泰民安的祈愿和追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中秋是艳阳穿越晴空,秋风捎来丰收,深绿让步的金黄;是“小儿呼作白玉盘”“鸦青幕挂一团冰”的白;也是“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蓝……明月中秋的多姿多彩,早已走出诗词名画,融入我们的血脉。苏轼那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更是一语道破,我们赏月食甜饼,在意的是密密麻麻织进“馅”内的情与思。

中秋明月映照了多少万家团圆的人间欢宴,又映照了多少“相望不相闻”的凄清孤苦。中秋之所以是文人墨客们写不完的诗,是因为他们虽起笔于家人团圆、亲友相聚,却感怀于国家一统、社会安定。白居易中秋之夜“西北望乡”,追忆的是昔年“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朝廷盛会;李白借“长安一片月”,叩问“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毛泽东眼中,“寂寞嫦娥舒广袖”为的是“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品得此中深意,方能深刻理解“家国于心人月两圆”。

如今,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代替了九曲羊肠路;视频连线、指尖的互动让天涯近在咫尺;3D打印月饼、灯光秀、文艺表演等改变了庆祝节日的形式,但岁月变迁,我们对中秋的情感不曾改变。团圆时节我们思接千载,拜月、放灯、赏花、喝酒、食饼……更该推己及人想一想,有人离家千里,与亲人相见时难别亦难。眼前的岁月静好,需要多少人负重前行,眼前的团圆背后,多少人在默默坚守。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为保卫国家安宁、保障交通畅通、维持街巷整洁,边防战士、维和士兵、消防员、客运服务人员、清洁工人……多少肩负使命的人,以岗为家、以国为家,把佳节团圆的机会让给了他人,把思乡之情化为了工作干劲。他们像光、像火,让中秋美、家国情温暖四方。

但遥远的距离割不断真情,日常的忙碌遗忘不了真情,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不了真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不管是欢聚一堂,还是遥寄相思,千万家庭的“小确幸”,汇聚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华儿女共赏一轮明月,共品一种家国情怀,凝聚无限奋斗伟力,才能不负这盛世,不负这新时代。

来源 | 人民网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