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议】大学生自选室友,日后能自选同事不?
2019-09-12 16:20 羊城派 原创
“包办婚姻”变成“自由恋爱”,就一定幸福?未必!

因生活习惯、作息时间、地域背景的不同,大学宿舍频繁发生矛盾,为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广州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从去年开始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宿舍和室友,后者不限专业、年级。目前,部分高校都开始推广这种新的“配对”方式。

今年广州大学入学新生中,“00后”成为主力军,占新生总数约9成 图/羊城派资料图

不选而遇的室友,才有“跪谢不杀”的情义

文/谢杨柳

据说,一个住有N个人的大学宿舍,通常有至少N+1个微信群——除了一个大群,还有N个小群,用于集体吐槽另一个室友……大学四年,有多少人的毕业感言是“跪谢室友不杀之恩”?

如今,部分高校允许自选宿舍,相当于从“包办婚姻”变成“自由恋爱”,入学者固然欢喜叮咚锵,毕业者也是羡慕嫉妒恨。然而,“选舍权”真的有助于遇到“中国好室友”吗?未必。毕竟,自己选的“终生室友”还得流着泪相处呢。

新生入学 图/羊城派资料图

即便能顺利选到满意的室友,一个“灵魂之问”却亟待回答:究竟什么是“好室友”?

一起考研,一起吃鸡,看一样的书,追一样的剧,有相同的作息习惯,有相似的朋友圈子?这不是“中国好室友”,而是“中国好基友”。

除了生活习惯趋同,自选室友还势必导致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十八岁出门远行,当然会有同群扎堆心理,无论是出于乡土认同还是阶层认同。

试想,如果一个宿舍全是广东人,而隔壁全是福建人,那会产生什么奇妙的生物学现象?如果一个宿舍全是富二代,而隔壁全是穷小子,那又会产生什么奇妙的社会学现象?

严肃地说,一个健康的大学宿舍,毫无疑问应该是多元的。应该如歌里唱的: “你我来自湖北四川广西宁夏河南山东贵州的小镇乡村”,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青年学生互相了解,从冲突争执到和谐共处。

目前通行的宿舍分配模式确实要改,但怎么改?

能否允许学生选择不同专业、学院的室友,而暂不开放其它选室友标准?如果一定要追求绝对的“人性化”,那么依笔者高见,干脆一步到位:室友自选,对象包分配……

匆匆四年,流水的对象铁打的室友,没几次“床头打架床尾和”的经历,哪来的革命友谊?人生少年,不期而遇,纵然三观不合,相爱相杀,临别一句“跪谢不杀之恩”,而龃龉顿逝,情义永存,多好!

@江朵朵:别人家的学校从没让我失望过!

@淦:不提倡的网友是没遇到过极品室友,把你放我宿舍住几天你就提倡了。我宿舍有从不打扫卫生的人、晚睡看视频还不插耳机的人、随手乱扔垃圾的人、熄灯才开始洗漱的人……

@仲以为自己有几威:我更支持大一结束再自愿选,而且可以对学校宿舍做不同风格设置。比如有的公寓喜欢考研,可以经常办考研经验交流;有的公寓喜欢读书,经常办读书会……

@不穿秋裤:说句实话,我觉得没什么用,人与人之间还是只能靠相处才知合不合适,自选以后都不能怪学校瞎分配,只能怪自己眼光差……

@吃掉他:出社会了能自选同事不?

@Petrichor:室友我不挑,大学好就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统筹 | 纪映云
本期主持 | 孙磊
来源 | 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