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仅540克!广州超早产“掌心宝宝”奇迹存活,刷新记录!
2019-09-10 08:34 羊城派 原创
宝宝出生时全身多处皮肤透明如“果冻”,全身器官发育极其不成熟,他们用“教科书式救治”守了88天

文/图 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黄小霞 白恬 黄璀玥

9月9日,邹先生和郑女士抱着小女儿月月(化名)“跨”过大半个广州城,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复诊,这条熟悉的线路,他们曾走了80多天。

一路有些塞车,可夫妻俩不再焦急,怀里粉嫩的月月正甜甜酣睡,犹如被呵护的小花,倔强地绽放。

这是月月出院三周后的复查。孩子出生时体重超低,在广医三院的新生儿病房里住了88天。26周出生,身长仅30厘米,体重约540克,这个仅成年人巴掌大小的“掌心宝宝”愣是挺了过来。

9月9日,出院后3周复查,孩子已经长高长胖了不少

在该院新生儿科团队的精心救治和护理下,月月住院期间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刷新了广州市成功救治的早产儿最低体重记录。

广东著名儿科专家、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崔其亮说,这场堪称“教科书般的规范救治”让他感到自豪,可他更希望通过月月的救治,让更多人关注早产儿这个群体。

高血压妈妈冒险“博”二胎 

“身高47.5厘米,体重3080克……”医生每报一个数据,夫妻俩就记录下来,当听到医生说“孩子长得不错”时,他们忍不住笑了。

这一天,月月的纠正胎龄是42周+2天,相当于正常婴儿出生后半个月,看得出来,月月正很努力地“追赶”生长。

9月9日,月月正接受出院后3周复查

广医三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繁也闻声赶来,他的声音一响,正在哼哼唧唧的月月很快就乖了不少,“长胖了,长高了。”

吴繁看着粉嫩的婴儿,开心地笑了。他们的笑容,来之不易。

35岁的郑女士有着10年的高血压病史,月月是她的第二个孩子。在此之前,5年多前,她曾在孕29周时生下大女儿。可这一次,她只熬到第26周,“期间4次在产科住院,很费劲。”郑女士说。

今年5月19日,郑女士因为头晕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尿蛋白升高,这是高血压加重、出现子痫前期的症状。

广医三院产科陈敦金主任医师团队为她悉心诊治,并牵头新生儿科等多个学科开展多学科讨论,经产前诊断,腹中胎儿孕期26周,胎盘功能不好,宝宝宫内生长发育受限;

而且妈妈随时都可能进展为子痫而发生抽搐,加上她还合并了妊娠糖尿病以及前置胎盘等,为了保证妈妈的安全,陈敦金团队决定为她提前实施剖宫产。 

540克的宝宝努力“闯”难关 

5月24日,26周的月月提前降临。这名身长30厘米、体重才540克的宝宝,看似成年人巴掌大小,全身多处皮肤如果冻般“透明”,微小的血管隐约可见。更糟心的是,孩子呼吸微弱,全身器官发育极其不成熟。

“在手术室里就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了,她没法自己呼吸。”吴繁回忆起当时月月被送进新生儿科的情形,她太小了,躺在小小的保温箱里只有很小的一团。

月月出生时只有成年人手掌的长度

不过,这位刚刚成功救治了一位600克超低体重儿的医生,心里还是有足够的把握,“小家伙,我们一起努力吧!”

月月被迅速转运到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特殊保温箱(高档婴儿培育箱,价格高达50万元,也被称为“宝马箱”)里。

体温的维持对宝宝非常重要,如果维持不好,孩子的生命体征就不稳定,很容易引起颅内出血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吴繁说。

月月出生时小脚掌只有成年人一节拇指长

为了保障救治顺利,他带着由3名医生和6名护士组成的团队,重点放在了月月身上,“除了每天三次的常规查房,没事我们就去看看他,她插着管,也没法哭出来,所有的监测都靠仪器、靠医生的眼睛。”吴繁说,有时候不放心,半小时就去看一次,确保孩子一切正常才离开。

26周的月月肺部发育极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够,肺泡无法打开,呼吸很差,随时可能没命。她首先要过的“坎”就是“保命”。

吴繁团队立即为她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配合着气管插管下的呼吸机治疗;插管久了,容易感染,这也是月月要面对的“第二关”。

一出生就要插管的月月

医护人员精心做好各种措施,并逐步下调呼吸机参数,“压力太高,容易导致肺损伤;氧浓度太高,就会出现氧损伤,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月月出生9天时就迅速拔除了气管插管,37天时顺利脱离氧疗,不再需要任何氧疗的月月终于不依赖吸氧了,可以自己呼吸新鲜的空气了!

“当她开始自主呼吸的时候,她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很多时候我去看她,她都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吴繁十分高兴,这意味着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了。

闯过了呼吸关,还有颅内出血这个难题。据广东省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孕25-26周的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概率达到50%以上。

“超早产儿极其容易出现脑出血,严重的脑出血会导致脑瘫。”吴繁说,他和团队启动了一系列“护脑计划”,包括镇痛镇静、减少刺激和血氧波动等。

出生第三天,月月还是发生了轻微的颅内出血,医护人员的心都悬了起来!得益于早期干预,出血并未进一步加重,完美地避开了早产儿脑瘫的风险。

医生在给月月治疗

“奋战”88天,他们为生命坚守

起初的日子,确实不容易。吴繁坦言,救治过程中他也曾想过,孩子如果没有救回来,家属会不会责怪?可面对这个坚强的小生命,他还是选择为之一搏。

令他欣慰的是,保温箱里的月月、病房外的月月父母,都在努力地坚持。

邹先生和郑女士从未想过放弃月月。虽然知道孩子提前出生一定会带来很多困难,但他们一直坚信,医生一定能让孩子平安活下来。

“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她,医生说要给她用药,我都相信和支持。”郑女士回忆着月月住院期间的点滴,有些感慨。

邹先生则认为:“孩子很争气地想活下来,作为父母,就有责任帮助她。”

治疗期间的月月

在医生的鼓励下,从出生第五天开始,夫妻俩每天来回4个半小时,坚持为孩子送母乳,从一开始的1毫升逐日增加,到出生第17天时,月月已经不需要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实现了母乳“全口喂养”!

这也让吴繁感动而高兴:“母乳喂养对于早产儿来说非常重要,让孩子安全度过了营养关,避开了早产儿经常发生的胆汁淤积症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就这样,88天的救治里,月月和医护人员一起,一关一关地“闯”,妈妈的母乳越送越多,宝宝的身体也一点点地长大。

8月20日,月月的体重增至2205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达到了早产儿出院标准。出院那天,吴繁和同事们笑得灿烂,他们为月月开心,也感到自豪。

9月9日,出院三周后,月月再次回到医院复查。崔其亮和吴繁都忍不住抱了抱这个长高长胖了不少的小宝贝。

“出院是新的开始,孩子是早产儿,需要追赶生长,我们会密切随访,尤其是关注她的神经康复和运动发育。”吴繁仔细叮嘱着夫妻俩一定要保证孩子的营养。 

正在进行出生3周后复查的月月

呼吁社会给予早产儿更多关注 

作为学科带头人,崔其亮也为团队的付出感到骄傲,他说,这场救治堪称“教科书式”的规范诊疗:

“按照最新理念,用最先进的技术方法、最好的设备,对患儿进行了精细的诊治、观察和护理,尽可能地将孩子的并发症减至最少,住院时间缩至最短,让家属尽可能地少花费,非常不容易,期间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崔其亮更希望,通过月月的救治,让更多人关注到早产儿的救治。

据他介绍,由广医三院儿科牵头,广东26家三甲医院参与完成的超早产儿(胎龄小于28周)、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临床多中心研究,对2008年至2017年共10年49万多名住院新生儿展开,其中早产儿13万多例,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3280例。

研究显示,接受救治的超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在逐年增多,由2008年的不足120例增加至2017年的600余例,整体存活率也由2008年的42.9%上升至2017年64.5%。

早期的积极干预和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对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具有积极意义。由于对不良预后的过度担忧和可能面临经济上的沉重负担,放弃积极救治仍是导致或加速此类患儿死亡的主要因素。

崔其亮介绍,广医三院每年救治危重症新生儿接近2000例,其中早产儿占60-70%,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该院构建了早产儿救治系统工程,包括产前管理、出生时的复苏、NICU的积极救治和出院后的随访管理等。

“早产儿的救治,不能只看救活了胎龄有多小、出生体重有多低的早产儿个案,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这个群体,尤其是对超早产儿、超低体重儿的综合管理水平应当不断提升,这也离不开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崔其亮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