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南粤先贤馆 实习生 林佳萍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羊城派记者日前获悉,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的常设展馆南粤先贤馆将联动区内多个文化场所,推出一系列夜间文化观赏及体验活动,以满足市民游客多样化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
据了解,活动的主要部分将于9月9日(星期一)18:30—20:30在南粤先贤馆举行,这也是南粤先贤馆第一次在夜间开放,市民可在幽幽月光之下感受先贤哲思。
同时,活动也将进一步宣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建越秀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并为忙碌工作的市民或匆忙观光的游客提供独特的“夜游越秀”游览机会。
据介绍,活动当天会有穿越而来的“嫦娥仙子”现身南粤先贤馆与市民一起祭月、读诗、品茗、猜灯谜、投壶、制花灯……具体内容是怎样的呢?一起跟随羊城派记者来看一看!
祭月怀古,品茗赏月
【地点】南粤先贤馆翠意园
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它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先秦时期,《国语》便记载:“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到隋唐之时,由于中秋天气干燥,空气洁净,圆月显得格外明亮,祭月的传统渐渐从秋分移到了中秋日,强化了祖先们对月的崇拜。
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的主要形态。活动当天,在南粤先贤馆翠意园,市民将解锁传统祭月仪式,观赏古人过中秋节的优雅。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南粤先贤苏轼诗中的这杯“月兔茶”美妙而珍贵,令人无限神往。
活动当晚,在清风明月之下,高级茶艺老师将会进行茶艺展示和讲解,市民们将齐品共饮,用一盏清茶邀上一轮满月,体验一份独特的中秋情怀。
琴“诗”和鸣
【地点】南粤先贤馆序厅
皓月当空,古琴清亮、洞箫悠扬、古埙深沉……在南粤先贤馆序厅,古典乐器伴奏,传统剑术与单人独舞翩翩起步,还有南粤先贤张九龄、苏轼、韩愈等咏月诗词的朗诵表演。
活动当天晚上,市民们在序厅内将观赏到一场中国传统乐器与古典诗词完美结合的演绎,在朗朗书声和悠悠乐声中度过一段美妙时光。
灯谜竞猜
【地点】南粤先贤馆西门外
猜灯谜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既能启迪智慧又能迎合节日气氛,增添了节日赏灯的乐趣,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项娱乐节目。活动当晚,南粤先贤馆将升上百余盏五光十色的灯笼,准备上趣味十足的灯谜,让市民体验一下古人过节时的智力游戏,增加点月夜“斗智”的乐趣。
投壶制灯
【地点】南粤先贤馆西门
投壶游戏在中国有着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由先秦时期“射礼”变而兴起,不但可以健身娱乐,更是宴饮礼仪。活动当晚,市民可以到南粤先贤馆内体验一回古人的投壶游戏,了解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志趣追求。
此外,还可以一起动手制作一盏寓意团圆吉祥的荷花灯,寄寓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热爱。
月光光,照地堂,观画展,忆童趣
【时间】2019年9月9日——10月13日
【地点】南粤先贤馆临展厅
活动当晚南粤先贤馆将启动《月光光,照地堂——岑圣权广府童趣作品展》,展出岑圣权先生的人物画作,展览包括广府童谣、广府童趣、母子情三个部分。
岑圣权先生为广东地区知名的人物画家,师从著名人物画家林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书画院副院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画家、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等。展出作品将通过一帧帧画面展现广府味的童年趣事和儿时场景,带市民坐上通往童年记忆的时光机。
据悉,本次“‘越’夜‘月’魅力——夜游越秀中秋活动”还分别在高剑父纪念馆、万木草堂开设分场活动,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参观。
高剑父纪念馆
【主题】岭南画派中秋歌咏会
【内容】歌咏岭南画派创史人之一高剑父先生、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欧豪年先生诗词作品;中秋主题小合唱;舞蹈及粤语吟诵中秋诗歌等。
【时间】2019年9月8日晚 19:00-21:00
万木草堂
【主题】星空下的书院,细讲大湾小历史
【内容】
1.聆听月夜书院
2.体验“竖中秋”的祈福习俗
3.广府文化讲座第五期——大湾小历史
【时间】2019年9月9日晚 18:00-20:00
南粤先贤馆有啥看头?
南粤先贤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五仙观西侧,是越秀区博物馆的常设展馆。
南粤先贤馆集中纪念和展示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南粤先贤人物,是羊城祖庙五仙观五羊五仙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是了解和展示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南粤先贤陈列”展览以人物组团和场景式互动项目为主要展览模式,同时通过文物、图片、文献资料、艺术品等传统陈列手段,结合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生动形象地展示从秦汉时期到辛亥革命时期56位影响全国、造福南粤的南粤先贤,在国内人物类纪念馆中创出了自身的特色。
佳人、皓月、诗词、琴乐、香茗……脱去日间的炎热与浮躁,观赏越秀别样的月夜之美,感受先贤哲思。南粤先贤馆首次夜间开放,9月9日晚,等你来探索!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南粤先贤馆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