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赵亮晨
一夜之间,中国男篮球员周琦受到“千夫所指”。
在昨晚篮球世界杯的小组赛第二战常规时间的最后时刻,周琦先是在最后35秒时送出一个进攻犯规,随后发球又被波兰队抢断,队友追防时犯规,波兰队2罚1中,原本领先的中国队被拖入加时赛,并最终输掉了比赛。
赛后,周琦的脸“登上”各式各样的表情包,他的名字被嘲讽性地嵌入了成语,他的百度百科的资料页则在第一时间被网友改成了——“周琦,波兰队篮球运动员。”
前国手王仕鹏不久前在社交网络上批评周琦接受采访时不守时,昨天他担任解说嘉宾,目睹失利泪洒当场。“周琦打哭了王仕鹏”——人们调侃道。
周琦让人想起当年国足的董礼强。同样是在主场,同样是在最后时刻,他在中场附近的盘带被对方断球获得角球,扳平了比分;接着他又一次后场被断球,令对手在3分钟之内完成逆转,“黑色三分钟”由此而来。
昨天的比赛是在中国队主场,又是以这样一种令人扼腕的方式输掉。在表达汹涌的互联网时代,周琦被群嘲,几乎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周琦的失误,责任无可推卸。他所面对的舆论压力,是当代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外界的抨击、质疑还是嘲讽——只要不将失误与人品挂钩、不涉及人身攻击和恶意揣度,批评乃至适度的调侃,并没有超出职业球员理应承担的尺度。
这些批评性的声音,既有必然性,更有必要性,而一味的宽容大度,未见得就是对球员最好的激励方式。
但是,另一方面,关于周琦的舆论声浪,也不应该被无限放大,以至于模糊了责任的细分界定。昨天的这场惨痛失利,不是周琦一个人造成的,而是一系列的、多方的细节问题环环相扣造成的。
周琦的低级失误,不应该遮蔽对于其他问题的讨论。例如,主教练李楠最后时刻的犯规战术的时机和具体方式的选择。有人说,中国男篮还有比赛要打,所以应该营造更温和的舆论环境。但面对舆论时的抗压性,本来就是一支成熟球队的必备素质。
仍然以董礼强为例,当年国足经历黑色三分钟后10天,在对卡塔尔队时又复制了一次,这一次才最终导致国足无缘意大利世界杯。与其说是舆论制造了国足的“心魔”,不如说心理素质本来就是国足的短板。
如果连场外的质疑都抵御或屏蔽不了,那么面对场上贴身逼抢的对手,崩溃也会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男篮只是输掉了一场战役,而不是一场战争。如何处理压力和问题,才是中国队有责任考虑的事情,而到了下一场小组赛生死战的时候,相信“刀子嘴豆腐心”的球迷,依然会为他们献上百分百的支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