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游热”:价格是普通旅游两倍
2019-08-30 17:51 新华社
有些游多学少口碑差,一些中间人返点高达20%至30%

新华社成都8月30日电 自2016年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后,研学游日渐升温,成为许多学生暑期标配。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研学游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但也出现了价格虚高、名不副实、游多学少等问题。一些研学游承办机构甚至不具备资质,有的旅行社通过“中间人”打通关系与学校合作,一些研学项目“中间人”的返点达20%至30%。

研学旅行渐热
一些项目游多学少口碑差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000多所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66%。

四川省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会长许文祥说,研学旅行把课堂搬到户外,将学习融入旅行,让青少年在“知行合一”过程中增长见闻,提升人文素养,追寻“诗和远方”。

研学游受到不少学校和学生的欢迎。洛阳市伊川县鸦岭镇第一初级中学今年组织学生参观洛邑古城研学旅行基地,校长张建伟说:“学校在山区,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在洛邑古城穿汉服、制作毛笔、体验河洛大鼓,真切体验了传统文化,开阔了眼界。”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北京高一学生小陈对学校组织的敦煌研学念念不忘。“之前和父母去过敦煌,基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打卡游’。研学就不一样了,老师让我们提前做了功课,现场有十分详细的讲解,每天晚上还组织知识竞赛。现在我们对敦煌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研学游虽热,但也有一些项目口碑并不好。不少参与过研学游的学生反映,项目价格高,但游多学少,收获不大。

“15天,团费近4万元。”成都李女士告诉记者,读初中的女儿暑假参加了美国研学团,价格远超普通旅游,其实也只是走马观花。甘肃李先生说,女儿参加学校组织的5天赴川研学团费用5000元,坐的是火车,吃的是简餐,参观大学是免费的,途中参加了一场球赛、一次手工课。“学校说必须参加,不然孩子综合素质评价就通不过。”

“住在廊坊,每天去两个景点,每个景点游览时间不到2小时,跟普通旅行团没什么区别。”谈起刚结束的暑期北京研学旅行,四川内江高一学生小李疲惫中透着失望,虽然去了梦想中的清华大学,但不过是在校园逛一圈就走了,没什么收获。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万象(图文无关)

价格是普通旅游的1.5至2倍
一些中间人返点高达20%至30%

记者采访发现,相较于同期相似行程的普通旅游,研学项目要贵不少,特别是国外研学项目,价格通常是普通旅游的1.5至2倍。如某公司推出的日本阪东文化体验研学营8天1.68万元,而在携程等旅行平台上,相似行程的费用均价不到8000元。

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研学市场当前是渠道为王,学校是各方争抢的资源。一些旅行社通过从事教辅教材、校服生意的“中间人”打通关系与学校合作,“中间人”和学校会抽取回扣;国内研学项目返点一般是10%,一些国外研学项目返点可高达20%至30%。

2016年,国家旅游局出台规定明确,研学旅行的承办方应为依法注册的旅行社,但实际上,不少承办机构不具备资质。业内人士估算,武汉市经营研学业务的机构总计逾千家,其中具有旅行社资质者不足四成,大多为各种培训机构、俱乐部。一些承办机构把旅游项目简单包装成研学项目,有的仅仅是把活动行程单变为研学手册,有的项目内容碎片化,随意性强,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效果不够理想,投诉事件时有发生,但维权困难。一些家长反映,由于研学行业目前没有统一的制式合同,双方签订的合同是由企业自行拟定的,条款设置较为粗放,消费者往往难以将其作为维权依据。

北京罗女士的孩子在云南参加了一家公司组织的“热带雨林与野象保护”研学项目,不包括机票费用16999元。结果项目与宣传的差距很大,食宿条件一般,课表上列的很多所谓国际课程、实验室课程等也是敷衍了事。“比如餐饮这一项只写了‘12顿早餐,12顿晚餐’等内容,没有对餐标等进行规定,想维权很难。”罗女士说。

明确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为促进研学旅行行业的规范发展,部分省区市陆续出台规范文件。安徽省规定,严格规范研学旅行线路,小学不出市,初中不出省,高中不出国;严格规范研学旅行的收费及相关行为,禁止学校或与学校有利益关系的企业借研学旅行进行创收和获利。

一些老师认为,研学旅行不一定要走多远,重要的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广州市从去年起研发馆校研学系列课程,选取17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与1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研发17门馆校合作课程,涵盖体验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等不同类型。广州市广雅中学学生孔诗媛深度体验了“听”见粤博——口述影像助盲公益研学课程,“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在和视障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训练了我的语言能力和亲和力。”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部分地方明确规定,研学旅行应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基地评审、课程指导,由旅游管理部门负责承担机构的审查、管理等,但目前由于缺少统筹协调,机构、基地、研学导师、课程内容、教育效果等方面都缺少明确标准。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制定研学旅行的系列标准,同时由教育、市场监管、旅游等部门联合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管,让研学市场有序发展。

许文祥建议,可借鉴中小学食堂大宗食品定点联合采购平台经验,推行企业准入资格制度及黑白名单制度,严格准入门槛,让研学旅行回归公益、教育的初衷。(吴晓颖 赵琬微 谢樱 廖君)

来源 | 新华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