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系新青年”的阅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关注些什么?他们有着怎样的阅读习惯与消费生活方式?近日,为期两天的2019第四届中国最美书店周闭幕式暨颁奖礼,在北京郎园vintage举行,现场揭晓了包括十大好书、十佳出版品牌、城市地标书店在内的五大奖项。
在活动现场,以探究新青年阅读趋势和动向为目的的《新青年阅读文化风向标》首度发布,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观点和新鲜的态度:在众多电子阅读器和阅读类APP层出不穷的今天,超80%的“书系青年”仍然钟爱纸质书阅读;青年群体更加会因为阅读博主、UP主的推荐,激发自身的阅读兴趣,消费决策占主导的家长推荐影响力最低;00后更喜欢出门去书店,90后更喜欢买二手书等“小趋势”。
据介绍,本届中国最美书店周以“新青年阅读+”为主题,前后经历线上加线下,共计为期两个月,联合了73家出版品牌、57家书店品牌和360个门店,涉及全国31个一至三线城市,覆盖阅读人群两千万。
作为本届书店周的重磅活动,现场还开展了“新青年阅读「+」什么?”、“科普创作与科普阅读进化论”、“书店未来进行时”和“儿童选书方法论”四场对话。
文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知名编剧、影评人史航,独立艺术经纪人翁昕,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苟利军,第74届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最美书店周总顾问、童书阅读推广人绿茶,书萌创始人孙谦,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资深童书出版人、奇想国童书创始人黄晓燕等就上述主题展开,探讨了一系列当下热门的阅读话题。
同时,颇受“书系青年”喜爱的“Reading Park夏日市集”也同期举办,打造了一场融合出版业、书店业和阅读爱好者的阅读盛会。
当下的阅读形态与以往有怎样的不同之处
新青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杨早、史航、翁昕分别给出了他们心目中“新青年”的定义。翁昕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认为新青年和其他年龄段相比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放和好奇,这可能和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
翁昕提到,在过去,阅读常常会和如饥似渴联系在一起,但他的成长过程正好伴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因此自主选择的意愿(选书的能力)成为和过去最大的不同。
史航认为,“新”不是一个累计的状态,而在于刷新。因此,他认为,一个随时在刷新的读书人,就是新青年。这个过程类似于刷新打怪,最为重要的就是自己要够新,在别人眼中要够怪。杨早认为,与什么是新青年相比,更加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当一个新青年。
翁昕发现,原本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会随着年龄而发生改变,所以人们可以试着尝试去增加一些原本认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些新东西和新意思会让自己变得不一样。翁昕是一位艺术经纪人,他发现,艺术收藏家和艺术展览的观众和以前相比,都没有那么“务实”。
在这里,“务实”是一个中性词,他刚进入这个行业时,艺术收藏家往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画我现在买下来,两年以后能卖多少钱?”因为,他们将艺术品当成了理财产品,而不是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新藏家,开始注重不那么实际的审美价值。
史航发现,现在的人们往往有一种奇怪的“鄙视链”,但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看他的“小宇宙”,没有哪一个“小宇宙”应该居于鄙视链的下端,因为大家都处在同一个世界,都在“鄙视链”之上。史航说,他可能会拿该看《呼啸山庄》、《复活》的时间,看《这就是街舞》等网络综艺节目。在他看来,收获是一样的,因为文学名著所唤醒的感动,并不是第一次的感动,只是一种重新的唤醒。
史航说,鲁迅曾经在信中提到现在的电影都是获美得宝,所以他不愿意看。但史航恰恰认为,应该看一些“获美得宝”的东西,再加上《呐喊》和《彷徨》,人生才完整。又比如,史航现在开始喜欢易烊千玺,认为他特别像年轻版的霍金。所以,新青年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从这个角度来讲,史航认为自己也是新青年。
那么,如何看待现代人的读书心态呢?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无法进行沉浸式阅读呢?翁昕和史航都提到,有的书买回来以后可能封套都没拆,有的可能读了很多遍,也有的书读了第一页就放着不动了。但翁昕认为,读书这件事,和工作不一样,并不会讲究什么退休时间,“读书不是一定要去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爱好,我可以慢慢地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它。”
杨早则认为,阅读最后是建立人和人的关系,如果读了书,却不能对周边的人,对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相对睿智、固定的看法,“这个书就白读了。”
科幻小说的意义并非做科普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被称为中国科普创作的黄金期,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科普作家和作品,但最终却又陷入了沉寂。在活动现场,郝景芳和苟利军分别从创作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发,介绍了我们国家现在科普创作所处的水平,以及读者的阅读状态。
在郝景芳看来,这几年所谓的科普没有那么热,可能是因为网络阅读变成了主要的趋势,所以真正变成实体书出版,也许没有像所谓黄金时代那么多。而且,网络也带来了分散化的阅读,每个人都会追随自己喜欢的科普作者,而无法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但在另外一方面,郝景芳也注意到许多人都兢兢业业地奋斗在科普领域,不仅有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利明这样的前沿科普研究者,也有许多其他科普作者通过微博、微信、果壳网等发声。所以,郝景芳认为,将传统和互联网相结合,可能是对新一代科普作者的额外要求。
从写作者的角度出发,郝景芳提到,写作需要非常精确的形式和对象感,但她自己其实以写科幻小说为主,科普作品非常少。“认为科幻小说的意义是给大家做科普,这其实是一个误解。科幻小说还是要讲故事,里边的科学以能解释清楚故事为限度,以绝不干扰一丝一毫的故事为限度。所以,在写科幻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要控制自己,不要动不动在里边讲点知识什么的。”
但郝景芳也会写科普,在黑洞的消息出来以后,她也写了一篇文章,介绍黑洞是什么,以及观测有什么重要意义,因为她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都是研究黑洞的。
郝景芳强调,科普一定要有对象感,比如给小朋友写课程,给四到八岁的小朋友讲科学、历史、人文,需要以跟四五岁小孩子对话的口吻,以他们的用词和语言,他们的逻辑去讲科学知识。在成人科普范畴里面,明确的对象感同样重要,“给一般大众写作和给高知识教育青年写作,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回事。”
“我不是一个在科幻小说里边写科普的人。” 郝景芳认为,读者对自己的科幻印象一定是“不怎么科”。苟利军认同了郝景芳关于科幻小说和科普创作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载体这一观点,指出科幻小说不会过多地去讲述所谓的科普知识,因为它本身就是给大家传递的一个非常好的故事。
“科普是什么?科普就是专门的一篇文章去讲述或解释比如一个名词。但是,要想成为一篇好的科普作品,我们有可能是需要故事的。这个故事不一定是像科幻小说一样非常完整,但科学的内容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目前,我们的科普创作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苟利军说,最近十多年,科普作品迎来了一次新的机会,有大量自媒体、公众号参与到科普的工作中来,所以科普创作的形势变得越来越好。
那么,年轻读者对科普作品的需求,是否发生了变化呢?对于科普作者,又有着怎样的影响?苟利军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进化,“互联网对于我们所带来的影响还是蛮大的,首先信息传播更快。”
一部科普作品被创作出来,覆盖的并非所有人群。苟利军认为,他的作品并不是写给小孩子的,而是一些具有相应知识储备的人,比如大学生或者有一些相关天文知识的人。
苟利军注意到,从一定程度上说,现在很多中学生和大学生,相比十年前互联网并不怎么发达的时候,知识储备已经出现了进化。比如在一两年前,国内引进了一本针对小孩子的科普书《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给小孩子读这种科普知识,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郝景芳主要为小孩子写科普,她最为直观的感受是现在小孩子的知识储备已经很丰富了,比如五岁的小朋友就能出去给别人讲天文,小朋友跟着作者一起进步。但另外一方面,郝景芳也认为,太早让孩子接触各种术语,而不让他们去思考背后的为什么也不是好事,科普工作者需要从一开始就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作为第一位。
书店应该如何认识新一代的读者
在今年的最美书店周活动期间,由最美书店周总顾问绿茶、书萌创始人孙谦和主办方未读组成的“阅读探访团”用了13天时间,探访了8座城市超过15家书店。
在闭幕论坛上,探访团成员回顾了这场“阅读+城市+书店+读书人”的接力式文化旅程,同时与佳作书局主理人朱帅,就“书店未来进行时”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书店应该如何重新认识新一代读者?在书店形态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未来能够存活的书店,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孙谦以一个做了13年书店的书店运营人身份首先发言,她说这次行程从泉州出发,至西安结束,他们将这称之为走一次书店的“丝绸之路”,最终探访了超过十五家书店,和书店的老板、读者进行了深入接触,了解到做书店的各种不容易。
一路走下来,绿茶注意到书店的创始人、主理人承受了很大的经营压力,却对这个行业有着非常高尚的情怀,而这让他深受感动和震撼。在整个行程之中,他们一行除了探访了计划之内的八家书店,还走访了一些旧书店和藏书楼,包括长沙的文化老人中心等。
作为从业者,朱帅曾经接手过一家国外的书店,后来又在国内经营。朱帅说,佳作书局曾经在纽约经营超过40年时间,30年前从纽约搬到了芝加哥。
现在,曼哈顿有一些经营非常好的书店,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有比较前沿的书店,但朱帅注意到,国内的同行们在经营的过程中进行了各种大胆的创新和业态尝试,这是欧美很多书店所没法想象的事情,而这正是亚洲区域和欧美区域书店经营最大的不同。
今天,我们的书店又在经历着什么呢?绿茶回顾了中国民营书店的历史,“其实,中国民营书店的历史并不长,我们知道比较早的一家民营书店三味书屋是1988年创办的,到现在是31年。”
绿茶注意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从第一代民营书店到现在的第三代、第四代书店,乃至新型书店、连锁书店,书店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几种不同类型的书店得以同时存在,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因为,每一家书店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是经营者心中独特理想的落地。
针对书店在城市中的作用这一问题,孙谦曾经有过一个“下一代书店理论”。她认为,书店行业最终会变成一个公共事业,由图书馆替代大多数书店,而书店人则会转变从业方式,输出自己的经验和技术。
风雅颂书局、青苑书店、万邦书店等已经在城市扎根,成为城市中一代人的成长记忆,而这种记忆是不会被替代的。但在另一方面,孙谦也认为,一些小书店或是没有特色的书店,可能会经历一次大的震荡。
在孙谦看来,书店人无法从图书身上拿到应有的利润,这会成为压倒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倒逼着书店进行多元化、多业态的发展,所以很多书店经营者不得不做咖啡、餐饮,做活动,做策展,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平台,串联整个行业或者社会各方面资源一起共建书店。
未来能够存活的书店,现在又该做些什么呢?绿茶反复提到,未来的书店应该是一种共同体。绿茶说,在整个文化行业中,书店其实是比较小的体系;现在每个书店基本都在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良性的共同体,但再小的行业,也应该具备行业竞争力,需要一个彼此之间共同学习、互相借鉴的平台。
这个共同体如何良好地运转起来,对整个文化行业产生影响,正是他的希望。朱帅则强调了科技的影响,以及专业方向的重要性,同时他也认为,抛开一些情怀之类的东西,可能会让书店走得更远一些。
“2019第四届中国最美书店周”获奖名单↓
十大好书
《乌鸦》、《科幻编年史》、《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念楼学短》、《伟大的虚构》、《真菌:伞下的秘密》、《温迪嬷嬷讲述1000幅世界名画》、《当我们看星星时,我们看见了什么》、《永不停止的奔跑》、《写给你的诗,孩子》
十佳出版品牌
读客、奇想国、活字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图灵新知、果麦文化、读库、甲骨文、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文化、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十佳书店品牌
中信书店、乐读书社、机遇空间、简汇空间、品聚书吧、理想书店、德思勤24小时书店、陆上书店、码字人书店、佳作书局
城市文化地标书店
泉州·风雅颂书局、福州·鹿森书店、长沙·止间书店、南昌·青苑书店、苏州·初见书房、常州·半山书局、洛阳·席殊书屋、西安·万邦书店(何安安)
来源 | 新京报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