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战士张积慧:只有进行红色基因教育,才能实现中国梦
2019-08-28 15:10 羊城派 原创
没有枪声,没有炮响,医护战士在不眠不休中与病魔作斗争

文、图/羊城派记者 刘云

还记得2003年那场“非典”战役吗?没有枪声,没有炮响,医护战士在不眠不休中与病魔作斗争。一批倒下,另一批立刻冲上……没有怨言,没有退却,有的只是与时间比赛,与病魔斗争。

一本小小的、薄薄的书——《护士长日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描绘得真实感人,那未加修饰、直录临时病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心路历程,蕴含着巨大精神力量。

张积慧近照。拍摄于2019年8月26日

张积慧就是这本日记的原作者。在那个英雄花开的季节,这位护士长的日记,以方便为怀的“市一人”精神,弘扬了愿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换取阻止病魔肆虐的医者仁心,树立了拥有伟大人道主义精神的白衣天使形象。

8月26日,在由中共天河区委宣传部、广东新快报社、广东省文化学会、广东省体育彩票中心联合主办的“体育彩票‘红色日记’征文大赛”征集过程中,张积慧接受了活动主办方的采访,她依然那样朴素真实,在风清云淡般的轻言细语中,道出对红色日记征文活动的理解和认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羊城派:虽然时隔16年,可以再和我们谈谈当年写《护士长日记》,记录“非典”战役的感受吗?

张积慧:还记得那是2003年2月15日(星期六)的11时30分,我正在购物,手机响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冯秀兰主任在电话那头说:医院要成立一个非典型肺炎的病区,院领导班子正在讨论具体操作方案,已决定抽调你病区的护士们去支援,请立即回医院,并通知所有休息的护士。

中午1时,我赶到医院。这时护士们也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时,冯秀兰主任来到我们中间,向大家说明这个病区主要是收治被传染的医务人员,广州市卫生局指示我们医院,要用最好的技术力量,使他们得到最完善、最彻底的治疗和护理。

这让我看到了这一新岗位的分量。

3时,我们12个护士迅速分成5个小组,开始计划、做单、领物。各路人马迅速出动,大到呼吸机,小到大头针都一一考虑到。从器械仓、杂物仓、供应室、被服仓、药库,我们一车车地搬运物品,往返都是跑步前进.

直到晚上9点多钟,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以前病区的办公室,此时已经没有力气多说一句话了,一脸的疲态一身的尘埃。这才想起坐下来喝口水,吃点饭。

平日里,我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在紧张的抗非工作中,没有时间去写一篇完整的日记,但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让我内心有一种记录的欲望,同时也有宣泄压力的需要。

因此,借着忙碌工作中的短暂歇息时间,我临时找了一些信笺或纸片,以“片言只语”的形式,记录了一些重要事件和感受。

记得刚刚入行时,我们曾庄严宣誓:无论何时何处,无论男女或老幼,无论高贵与卑微,我之惟一目的,为病人谋幸福。

虽然我一直在从事救死扶伤的工作,也曾经无数次无偿地加班加点,但直到那时,我才领悟到这誓言的深刻含义。

在日记里,我写下了瞒着家里人,毅然来到了临时病区,“只觉得手不够用,恨不得再长出两只手来赶快把所有的事做好”的一位女护士;我也写下了为患者插管时,与病人脸对脸距离只有20厘米的赵子文主任,当我们问他“怕不怕”时,赵主任说:“当时只想快点插好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时间就是生命。”

这都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后来,这本日记被人民日报记者发现,并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得以广泛传播,才有了为大家所熟悉的《护士长日记》一书的面世。

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写这本日记,只有两个考虑。一来万一我不幸感染去世了,就当是给家人的遗书;二来如果没有事,就权当为自己留下点故事,在老的时候,慢慢阅读……

羊城派:您讲得真好!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难忘的日子。记得您曾写过有一段话,是日记里被广为流传的内容。

张积慧:嗯,是这样几句话:“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这六句话,是我思考一晚上,认真写下来的,也是非典一线医务人员的真实写照。

在抗击“非典”之前,我也曾觉得精神是一种虚的东西,但经历“非典”之后,我收获最大的是精神动力。

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精神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身上产生并且升华出来的力量,正是这股精神的力量,让医护人士做出了临危不惧、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行为和举动,这是多么弥足珍贵的力量啊!

在现代社会,物质文化发达的时代,我们不是不需要精神,而是更加需要精神。抗非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只是众多红色文化呈现出的不同形态之一。

羊城派:您提到了红色文化,这次广东省体育彩票中心联合其他单位共同主办的《红色日记》大赛,已在全国征集到了优秀作品。对此次活动,您有何观点和意见呢?

张积慧:我自己是写日记的,我认为日记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力量,那就是触摸心灵,承载思想。

它可能是一个故事,一个经历,是写作者的所思、所想、所做。

正如,我们看到革命志士方志敏的日记时,那个英雄的形象和当时的斗争场景,立即真实地浮现出来。日记是一个非常好传递精神的渠道。

现代人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方式多了,对历史的阅读,对日记的写作,喜之爱之的人却少了。

但是,我认为:日记是最好的一个了解信息、与心交流的基础,它真实,没有修饰,所以,更可信,更可亲。

众所周知,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历史使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愿望梦想。

对我这一代人而言,红色教育就是我们的红色基因,那是深深印刻在骨子里的情感和认识。

只有从小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才会在关键时候,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对正确的事情。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

我认为,没有红色教育、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国梦就无法顺利实现。教育是强大的,通过红色日记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我很认可和认同!

羊城派:最后,请您为活动提一点建议或意见。谢谢!

张积慧:我通过微信号以及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了解了活动内容和举办方式。

我认为,活动很有创新精神,据我所知,这是截止目前第一次以“红色日记”命名的活动。

如果有可能,我很希望能见到“有影响力的日记复印件”,即使是八篇或十篇,可以是来自不同界别的,甚至是跨越不同年代的,都可以让当下的人们看到“日记的方式,其实从未停顿过”。

也许,一些孩子们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日记复印件,收获了思想,收获了触动。

羊城派: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生活愉快,美满幸福!

张积慧:谢谢!同样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