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眼角膜带出的“爱的接力赛”
2019-08-27 22:46 羊城晚报
爱心一棒接一棒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闻 通讯员 黄晓晴

今年4月,在佛山一家医院,发生过这样一段对话:“儿子,我准备走了,你说,我们还有什么是可以为社会做的吗?” “妈,你也知道我是做临终关怀的,要不我们聊聊吧。” “我们也没财富,只有身体,有谁想要,就拿去吧。”……4个月后,这段对话的主人公之一谢先生带着已逝母亲的愿望,走进了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红十字会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最终,他的母亲黄女士的一双眼角膜帮助两名病患恢复视力。

实际上,把这段故事的时间周期拉长,背后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一起组成了一段“爱的拉力赛”。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兼眼三科主任段虎成给谢先生颁发纪念章

一家三口都是器官捐献志愿者

8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谢先生已经坐在该院广东红十字会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里。两人相见,忽然都一愣——原来是老朋友了。而这段故事,也要从多年前说起……

谢先生是广西人,多年来一直在佛山经商。有一年,谢先生家里忽生变故。就在他最无助之时,羊城晚报和多家媒体及时介入报道,很多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捐款、心理辅导、国外先进医疗技术引进……通过社会的一场爱心大合力,谢先生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亲人。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本来已是资深志愿者的他进一步选择了志愿服务的方向——从事老人的临终关怀服务。社会对临终关怀的宣传不足,很多老人和家属受固有观念影响,不愿进行器官捐献等,让他想在这方面“做点事情”。

春华秋实,5年匆匆过去,今年4月,86岁的母亲黄女士身体越来越差。在一次与母亲的闲聊中,母亲忽然问了一句:“儿子,我就准备走了,你说,我们还有什么是可以为社会做的吗?”谢先生和母亲提出了器官捐献的想法,母亲最终同意了器官捐献。

“我想,妈妈如此选择,也是想回报社会吧”,忆及母亲,谢先生有感而发。记者了解到,谢先生也已劝服父亲,登记为捐献器官志愿者。而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谢先生自己早在2015年就捐赠过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更早已签署了器官捐赠志愿者登记证书。

未来还要将器官捐献传递下去

谢先生母亲捐献出的眼角膜,立刻找到了两名“新主人”——19岁的何先生和52岁的钟先生。据何先生告诉记者,8月12日清晨,自己在佛山一模具厂打工时,忽然感觉左眼有异物,“到了中午眼睛就睁不开了。”他立即到附近的医院就诊,一天后,他的眼睛忽然化脓,便转院到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经医生诊断,何先生的左眼是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需要角膜移植。

“本来以为没眼角膜没什么希望了”,何先生的母亲表示,然而8月26日,医院忽然告知有人捐赠了眼角膜。“感谢某某捐献眼角膜给我儿子。”生怕自己太激动语无伦次,何先生的妈妈特地将要说的话写在纸条上,通过媒体当场念出,几度哽咽,“百年之后,我们也要将器官捐给社会有需要的人。”

另一位接受眼角膜移植的钟先生今年52岁,是佛山某企业一名保安。数日前他在家用砂轮切钢筋时,火花溅到眼睛里,导致真菌感染。“真的非常感谢捐赠者”,钟先生表示,自己将来也会加入捐赠者的大军。

近两年器官捐献人数依然偏少

记者了解到,本次谢先生进行眼角膜捐赠的广东省红十字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成立于2015年5月7日,落户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是省内首个地级市眼角膜捐献工作站。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兼眼三科主任段虎成表示,成立三年来,共有40余人通过工作站捐献出角膜,救助角膜病患者100余名。不过,段虎成表示,从去年到今年的数据看,角膜捐献的数量还是一直在“往下走”,主要原因是公益宣传和推动上还是不够,“现在很多市民非常有意愿、有想法把组织器官捐献出来,但整个捐献过程中,联系器官捐献中心的渠道还不是很顺畅,” 段虎成表示,这也说明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社会推动,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杨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