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行|暨大2019“千村调查”:用脚步和数据丈量广东乡村
2019-08-22 20:33 羊城派 原创
广东乡村是怎样的一幅图景?这个暑假,让我们和暨大学子一起用脚步丈量广东乡村!

文/羊城派记者 张璐瑶

广东乡村是怎样的一幅图景?新时代广东乡村振兴之路应该怎么走?盛夏的7、8月里,暨南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和共青团暨南大学委员会主办的2019年广东千村调查正式启航。

30个队伍、200多名大学生,在这个暑假,行走在南粤大地,用脚步丈量着广东300多个大大小小的乡村。他们入村入户调研,从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治理与乡村运行效率、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脱贫战略等角度出发,系统地收集广东乡村发展的微观数据和相关信息,利用一手数据研究三农问题,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据了解,2018年,为相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发起了首次广东千村调查。项目从“0”起步,行走于广东300多个大大小小的乡村,共回收了3000+份有效数据,凝聚成一份长约六万字的研究报告,出版了《南粤炊烟——2018广东千村调查实录》。

广州花都
19天访近180户,品尝“千村百味”

7月16日,广州花都访问组正式出发,赴第一个样本村开始入户访问。

在其中一个村里,队员们看到,这里少有商业气息沾染,村子如画般静谧而优美。静谧一部分来源于村庄的日渐空心化:老旧、破败的房子无人居住,许多装修精美犹如别墅的宅子也都被空置着……

19天里,队员们接触了近180个访户,最终完成了2019广东千村调查花都片区的任务。这个过程,让他们品尝了“千村百味”:日行万步,泪水与汗水的交织的“咸”;热情好客,村民的配合与关心汇聚的“甜”;拒访无情,敲不开的门与劝不开的嘴的“苦”……

茂名茂南
酷暑、蚊虫中,他们听到了乡村的声音

驱车40分钟、再步行20分钟进村,这是茂名茂南队进村访问的日常。

茂名茂南队的邱红艺是一个来自内蒙古的姑娘,怀着一腔“见见广东乡村”的热情,跨越两千五百多公里,参加千村调查。

实地入户的时候,方言、酷暑、蚊虫叮咬,让她在最初三天濒临崩溃。“我都来了,肯定会坚持下去的!”这个不服输的内蒙姑娘说。

一户户的调研中,她见到了经济繁荣的广东,仍有人站在温饱线上挣扎;感受到了拒访的干脆利落;尝到了受访户赠予的、刚出锅的当地小吃,烫口的热流淌进心里是接纳和理解的暖;体会到了五千载农耕文化孕育出来那深入骨髓里的安土重迁,即便基础设施再不完善,资金再匮乏,也无法阻止村民修建属于自己的楼房,守着土地,守着乡村。

调查员黄流深自小就生活在这片乡村,直到真正入村调研,才发现,自己儿时记忆中的农村不过是冰山一角。“千村千面,每个地区的农村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只有搞清楚乡村当前的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规划出可持续的发展对策。我们身体力行,心怀乡村踏上这一片土地,‘让声音被听见,用数据连起桥’。”

潮州潮安
敲更多的门,记录普通人的真实想法

“行走在广东的乡村,我遇见了许多让人忍不住叹息深思的画面,比如青壮年外出工作以求更好的生活之时,留守老人独居一室无人照顾;也看到了许多让我动容的瞬间,比如一位家庭并不算富裕,却坚持递给我们两瓶可乐的老阿姨;村子里的老伯老姨对生活知足感恩的乐观心态;受访户毫不吝啬的夸奖……”潮州潮安队的舒泳仪说。

访问中,吃闭门羹是经常的,有不理解,也有种种客观原因。潮州潮安队的王永嘉发现,村里将近一半的房子是经常大门紧闭的,这是因为许多年轻人白天在镇上打工,晚上才会回到家里。让队员詹小澜最难忘的,是村里留守老人因为生活而留下的眼泪和灿烂笑容。

双目失明但主动配合访问、分享经历的爷爷;阅历丰富,但因不习惯城市生活返回乡村定居的大叔;忘记了自己年龄、直接找出身份证给队员们看的爷爷奶奶……这些可爱的人,让队员们坚持一个信念:走更远的路,爬更高的楼,敲更多的门,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和最普通人们的真实想法。

揭阳普宁
喝百家茶,听百家事,看到很多脸庞

17天,6个人,4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130余份调查问卷。这是揭阳普宁队这个暑假的调研成果。

“这17天里,喝百家茶,听百家事,见识社会百态,感慨世事无常。”揭阳普宁队队员悦纯说。

“请问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吗?”这是队员们在访问中最常问的一个问题,一个个不同的答案中,让队员们听到了人生百态。

“我家里没什么钱……但现在不用像过去那般挨饿了,我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不止一户家庭像这样回答。

“我希望外面的大老板可以来我们这里建工厂,让家里的劳动力可以就近谋生;我希望社会可以多关注我们这片地方……”也有人这样回答。

队员玉丽一直忘不了一位受访奶奶:“她家中收入微薄,儿媳精神失常,奶奶年近80仍得一边承担家务一边做点小手工补贴家用。面对这个问题,她想了想,依然回答‘满意’。”

“农村有很多个脸庞。有人看到的,是一片宁静祥和,炊烟袅袅。有人叹息的,是一片荒芜落败,无知落后。刚去到村庄时,我发出了对农村空心化、环境污染、交通不畅的感慨。而等我真正踏进受访户家中,才发现,纵使这些村民面临着各自的困难,但心中都积淀着热情——对农村变好的热情,对社会进步的希望,对生活变得幸福的信念。”玉丽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暨南大学社会调查中心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