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湾区 抒写新时代】重温历史,不负时代!主流媒体社长总编探访中英街
2019-08-17 19:25 羊城派 原创
中英街是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

文/羊城派记者 沈婷婷

图、视频/羊城派记者 王俊伟

沙头角位于深圳市中心以东十六公里处,她颇负盛名,令人瞩目,那里有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中英街。8月17日下午,“全国主流媒体社长总编走进大湾区增强‘四力’采访团”走进深圳盐田中英街,参观了中英街历史文化名街、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和沙头角鱼灯舞博物馆,并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中英街:以史为鉴,开辟未来

中英街上,购物观光的游客熙熙攘攘。这条只有二百五十米,长三、四米宽的小街,浓缩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百年风云,也是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

中英街虽不大,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一街两制”景区。区内拥有中英界碑、吴氏宗祠、天后宫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鱼灯舞、客家山歌、天后宝诞等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中英街获评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同时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头角”的核心区。

以史为鉴,开辟未来。到了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不能不去,采访团也来到了这里。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原为历史纪念馆,位于沙头角镇内环城路9号,是由深圳市盐田区政府投资兴建的一座专题性地志博物馆,1999年建成开馆,展楼总建筑面积1688平方米,全面记录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沧桑。

该馆是一座反映中英街历史沧桑的地质性专题博物馆,其常设展览《百年中英街》系统的反映了这一主题。多年来,该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挖掘和充分利用中英街历史资源,向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中英街以此界,一边为香港店铺,一边为内地商铺 羊城派记者 王俊伟 摄

现场,记者看到来自深圳翠园中学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趁着暑假之际,在馆内当着小义工,维护着博物馆的秩序。罗同学告诉记者,了解这段历史,更让他明白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以史为鉴,现在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觉得很自豪!”采访团的媒体人也感叹,这里是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

记者还注意,中英街靠近中方一侧,矗立着一座警示钟。当天虽然下着小雨,但仍有不少游客在争相排队参观。警示钟记叙了中英街割占、抗争、变迁、发展和回归一百年来的历史。钟身上刻着“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八个字,提醒人们牢记中英街屈辱的历史,告诫后人必须铭记深刻历史教训:落后就会挨打。

警示钟警示世人“落后就要挨打”羊城派记者 王俊伟 摄

记者了解到,中英街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深圳文化名片”等称号。

鱼灯舞博物馆:非遗保护更重传承

手举鱼灯,时而蹲下时而跃起,手里的鱼灯,仿佛变成海面上跳跃的鱼儿,轻盈灵活,多彩多姿,这是深圳非遗“鱼灯舞”!

美丽的沙头角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有浓郁的客家风情。

在历史文化名街中英街内,沙栏吓村吴氏客家人创造的颇具岭南特色的沙头角鱼灯舞,成为深圳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访团们走进鱼灯舞博物馆,了解这个非遗文化的内涵。记者看到,馆内展示了当地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包含服饰、生活用具、客家山歌、婚礼习俗、天后宝诞、九簋菜等。此外,博物馆还介绍了沙头角鱼灯舞保护与传承。沙头角鱼灯舞是沙栏吓村吴氏祖先时代相传的传统民间舞蹈,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008年,“沙头角鱼灯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该馆内还陈列以“吴氏源流与鱼灯舞的起源”,“保护与传承”、“艺术特色”“民俗事象”、“民间交流”、“走出国门”六部分内容,集中展示了沙头角鱼灯舞传承和保护的历史,尤其是反映了近年来,沙头角鱼灯舞在传承创新、学术研究和民间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神奇的、融入南北文化元素的鱼灯舞; 淳朴的、浓缩客家风情的民俗事象,成为这座生态社区博物馆奉献给观众的一道文化大餐。

工作人员介绍道,博物馆扎根社区,体现了政府与民间在推动“非遗”保护方面所提升的文化软实力。它把沙头角鱼灯舞的传承保护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为中英街文化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

鱼灯的元素随处可见,华丽的,素雅的,“飘”在空中,自成一景 羊城派记者 王俊伟 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采访团成员们表示,相信沙头角鱼灯舞能够在社区博物馆这座最接地气的文化殿堂里得到永久保护并发扬光大,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淄博晚报党支部书记梁天生告诉记者:“我们更应该把传统文化做好,第一次接触和了解到鱼灯舞文化,觉得很震撼,同时也很惊叹博物馆内精细的展示。对我们很有启示,传统文化应该更注重内涵,更应该扩大影响力,通过各种手段,让非遗文化发光发热。”

记者还了解到,2008年,“沙头角鱼灯舞”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深圳市最早获得国家级殊荣的民间舞蹈类项目。盐田区相关人士透露,将积极探索非遗项目挖掘、保护、传承和传播的途径,举办沙头角鱼灯节、疍家文化节、中英街艺术节,以生动丰富的形式传播鱼灯舞、疍家文化、麒麟舞、九簋菜等非遗项目,形成盐田独特的非遗节日文化。目前,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己达10项,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共有15处(点)。

座谈会:中英街变迁亲历者谈历史谈变化

走访中英街,了解鱼灯舞,采访团还召开了座谈会,原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馆长孙霄首先发言,以见证中英街变迁的亲历者身份讲述中英街百年发展变迁以及现在立足新定位新区位优势下对未来发展的寄望。

孙霄说:“来特区不来沙头角,等于不来特区”,孙霄回忆起当年沙头角对于深圳的重要性。他介绍,目前盐田区正在发力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记者了解到,孙霄当年在规划设计中英街历史博物馆时,提出创建浮雕墙《让历史告诉未来》及警世钟亭,并将中英街八大人文景观和大榕树旁的东和墟纳入博物馆文化的大视野中。博物馆常设展览《百年中英街》,通过15个不同历史场景的复原,“让观众走进中英街历史”。

原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馆长孙霄 羊城派记者 沈婷婷 摄

沙栏吓村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吴天其以鱼灯舞传承人的身份讲述颇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舞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在推进深港文化交流中发挥的纽带作用。

吴天其说,以前鱼灯舞必须由男性在晚上表演,现在与时俱进,革除落后的观念,女性也可以表演鱼灯舞。他还介绍,十多年来,本村的“非遗”文化经常代表了市、区受邀到国内外表演,其中2008年受邀赴香港新界参加巡游表演,2013年代表深圳市远赴澳洲悉尼巡演,2017年代表深圳市到江西省石城参加表演等等。就在今年以来的上半年,一共参加了七次代表省、市、区文化活动展演。

沙头角镇第一任书记张润添围绕沙头角镇的历史变迁谈感受 羊城派记者 王俊伟 摄
他说:“以前中英街人,吃饭靠救济,靠香港的亲戚照顾着,现在的中英街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已经不再落后了!”

中英街管理局局长李金泉讲述中英街的发展历史、深港两地融合交流及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情况。

2014年12月16日,盐田区宣布成立中英街管理局。2015年1月5日,中英街管理局正式揭牌运作。管理局成立后,针对辖区假冒伪劣、占道派货和“水客”走私三大乱象,制订了综合整治方案,“水客”数量锐减,随着“扫黑除恶”三年计划的推进,辖区有组织“水客”走私活动基本得到遏制,商业欺诈现象基本消除,通关秩序良好,中英街整体营商环境正在逐步提升。管理局成立四年来,辖区居民、游客已感受到街区面貌正发生可喜变化。

李金泉透露,未来会将中英街打造国际商贸消费先行地。推动跨境购物商业中心等载体建设,促进特色购物、跨境电商、跨境金融等贸易业态蓬勃发展,打造“国际名品名店免税购物一条街”,不断提升消费商圈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英街管理局局长李金泉表示,经过一系列整顿,目前成规模的水客已经不见 羊城派记者 王俊伟 摄

座谈会后,采访团来到盐田紫禁书院,这是是深圳盐田区委宣传部与深圳市天工当代合作引进的北京故宫分院。它是故宫博物院以故宫出版社为基础研发的一个新型的文化传播平台。

书院自2016年成立以来,以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物化成为看得见、闻得到、吃得了的生活形态为理念,在盐田区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手工艺的普及推广互动,平均每年在紫禁书院开展70余场公益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3年来共举办两百余场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行程结束后,采访团成员进行简短的交流。盐田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军介绍,盐田建区20多年来,坚持产业特色发展道路,培育了港口物流、滨海旅游、黄金珠宝等优势产业,“盐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收获了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首个区级SUC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荣誉。”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说:“今天一天走下来,看的几个地方都让我印象深刻,像周大福打造的云柜台和自动售卖机,让黄金珠宝销售智能化;盐田区垃圾分类走得早走得好;在中英街感受了百年历史沧桑;在沙头角鱼灯舞博物馆,体会到盐田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保护文化。相信盐田发展会越来越好,粤港澳大湾区会给盐田带来新机遇!”

锦州新闻媒体集团总编辑王秀云表示:“经过这一天的采访,深圳和我印象中、见识到的一样充满活力。今天在盐田的走访,了解到了中英街厚重的历史文化,也看到了紫禁书院的创新,我很感叹深圳依然有着改革开放的青春活力,依然有着改革开放的深刻内涵,依然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得到滋养,更有着永不停步的创新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总编辑廖鲁川说:“这是一次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综合锻炼,收获很多。原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我们眼里只是一个概念,一路走下来,真的大开眼界,很受启发,从广州到江门,再到东莞、深圳。从高科技企业到文化建设,再到民生提升,从环境治理到垃圾分类,感受到了广东改革创新的精神!”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