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茅奖前已是大热门,李洱用13年写就《应物兄》
2019-08-16 18:09 羊城派综合
《应物兄》被文学界视作“升级版《围城》”

文字整理/羊城派记者 孙磊

李洱写了13年的90万字长篇小说《应物兄》一面世,整个文坛都兴奋了。文学界、评论界和读者将其称为现象级的小说、“能够长存于书架的小说”。在2018岁末各大阅读盘点排行榜上,《应物兄》几乎都榜上有名。今天又一举摘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李洱 资料图

李洱的《应物兄》究竟有何魅力?

《应物兄》的写作过程极其崎岖。2005年春天李洱开始动手写。突然一场车祸让他差点没命,加上母亲生病,不得不让他重新调整计划,作品终于在2018年完成。

小说写了13年,李洱说,“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只能说明我的才智、智力中等。如果是非常聪明的话,可以写很快。现在网络小说动辄几百万字。同时也说明我是比较认真的作家,愿意对文字负责任,愿意对作品中的人物的命运负责任,愿意对他们生活中的美的细节,他所遇到的每个困难,他心灵的每个褶皱愿意深入其中,并且感受到他们的悲欣,这点我是做到了。”

13年潜心写作,酝酿出一部标志着一代作家知识主体与技术手段的超越之作。李洱启动了对历史和知识的合理想象,并将之妥帖地落实到每个叙事环节。

为了这部作品,《收获》主编程永新不少于三次北上登门求书,“在写作上,我认为李洱是接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家、又有自我开拓延续精神的作者。拿到书稿读完后非常激动,李洱将人物的生动性,通过儒学研究院和传统文化的联系,把中国几十年间知识界、文化界各种现象呈现出来。”

关于《应物兄》


《应物兄》李洱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12月

《应物兄》故事主轴事件是济州大学筹备成立一个儒学研究院。此外还有人物遍布政、商、学、媒体、寺院、江湖、市井。

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所有人,我们的父兄和姐妹,他们的命运都围绕着主人公应物兄的生活而呈现。应物兄身上也由此积聚了那么多的灰尘和光芒,那么多的失败和希望。

这部90万字的长篇小说,展现了30多年来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精神轨迹,被文学界视作“升级版《围城》”、2018年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吕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