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湾区活力,倾听湾区强音!百位社长总编从广州黄埔出发…
2019-08-15 22:57 羊城派 原创
走进大湾区 抒写新时代——全国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增强“四力”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黄埔启动

文/羊城晚报记者 甘韵仪 张豪 柳卓楠
图/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何奔 曾俊荣
视频/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曾俊荣 周巍

8月15日,走进大湾区 抒写新时代——全国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增强“四力”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启动。

从15日至18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组织全国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等100多位新闻工作者,将发挥他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走进广州、深圳、东莞、江门等大湾区城市,记录这片热土的蓬勃面貌,传播激昂奋进的创新声音。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发言

第一站,到黄埔去!

到黄埔去!从一个个执牛耳的“第一”中,探寻有“湾顶明珠”之称、充满创新科技的这片热土的“太阳经济”与“月亮经济”。

到黄埔去!通过沉浸式采访,感受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态圈的魅力。“湾区+活力”“湾区+创新”“湾区+开放”“湾区+合作”“湾区+生活”……

一向勇于弄潮的黄埔正抓住大湾区大发展的机遇,夯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引领之区。

太阳经济:高新科技企业展示黄埔活力

来到科学广场展示厅,除了可以在这里发现黄埔作为海上贸易码头和港口的悠久历史,见证不同时期广州开发区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在产业厅领略高新科技的脉搏。

这一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高新科技企业代表都来到了展厅,向全国主流媒体推介。记者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应用是媒体代表们的关注热门。

“生物医药是一个神奇的领域。”洁特生物董事长袁建华将他们的技术研发娓娓道来,如今,他的细胞工厂正大规模地培养细胞。“可以使用人体或动物细胞作为手段,治疗人体重大疾病,五年内人们就可以享受到科学家带来的细胞治疗新成果。”

20多年前,袁建华回国创业,如今在生物医药领域构建起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竖起品牌。

听袁建华讲有关科技创新与民族情怀的故事,媒体代表们跟着感动与振奋,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围成一圈又一圈,认真地聆听他的分享。分享结束后,大家久久不愿离去,纷纷索要名片。

记者留意到,袁建华的名片很快就派完了,剩下的最后一张,人们还争相传递拍照,希望接下来有更深入细致的采访。

周口晚报总编辑李建成感慨地说,在生物医药科学家的努力下,细胞治疗癌症比传统手段疗效能提高3-5倍,通过三代人的努力托举生物医药事业,让人印象很深刻。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愧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明珠’,通过参观和体验,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潜力、爆发力和创新力,可见知识创新水平很高。”

对人身体密码的探索,同样奇妙不已。走过“仙人掌智能识别系统”的区域,对“手”的研究,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这是麦仑信息科技的FVR“手掌脉络微特征”识别技术,将浩瀚的“手掌脉络”信息编码为高密度、高容量的超级“原生码”。

“当技术掌握了手部信息后,将怎么应用到生活中?”有媒体代表问。对方回答说,可替代各类码、卡、币、证实现支付等,让生活更加便利。这时候,济南时报视频部的记者李鹏飞正来回调整角度拍摄识别过程,他将通过vlog这种视频形式呈现粤港澳大湾区微镜头。

“收到自动巡检命令,开启巡检!”高新兴的巡逻机器人收到命令后,在展厅内开始“巡检”,媒体代表提问巡逻机器人的功能与场景应用。“巡逻机器人可以解决夜间执勤人手不够、区域范围太大等问题。机器人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私人订制。

如抓拍车,机器人脖子缩短;抓拍人,脖子就会伸长。机器人有全自动避障、自动充电、防雷防雨等功能,还可以与人交互。“高新兴集团工作人员介绍。

月亮经济:数字艺术产业点亮城市夜空

“夜经济”是当前一大热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政策,促进夜经济的发展。本月6日,广州市商务局还发布《广州夜间消费地图》,涵盖全市各区的商场、食肆,北京路步行街、天河路商圈、珠江琶醍等15个消费集聚区成为“夜广州”消费地标。

8月14日晚,媒体代表们从珍宝5G双层巴士中开启走访,感受粤港澳大湾区的“月亮经济”。

2017年5月,广州开发区成为广东省首个面向5G技术的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示范区。

媒体代表们乘坐的这辆5G巴士,在今年5月刚刚投入使用,是全球首条常规公交5G运营线路。

车内建立了基于5G应用的智慧公交“云脑”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司机身体状况、车辆GIS信息、能源消耗、车辆机件及运行状态等信息。

现场许多媒体代表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感受5G网络,他们饶有兴致地在车厢内扫码接入5G-WiFi,通过点播、下载、数据分析等测试网速。

大江晚报新媒体主任郑申告诉记者,“粤港澳大湾区一直都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前沿地区,这里公交都开始使用5G网络,不得不让人惊讶。”

搭载着5G巴士,媒体代表们来到广州科学城广场,新羊城八景之—“科城锦绣”的代表节目“水舞灯光秀”正华丽上演。

记者发现,原本在远处观看着灯光秀全景的媒体代表,不约而同地越走越近,直到来到喷泉大银幕前,探索其中的科技奥秘与文化内涵。

据悉,数字艺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交叉领域。作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积极发挥在数字艺术方面的产业集聚优势。

用数字艺术产业点亮城市夜空,打造触手可及的公共艺术空间,进一步推动消费,也成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月亮经济”的一大亮色。

再沿着绿轴广场穿行,感受湾区夜生活。遇见绿轴广场及创新创意大厦情景空间秀项目,这个项目拥有16000平方米视频级户外共形屏,面积为华南地区之最。

一位媒体代表提问,灯光幕墙是否会影响到办公楼内的活动?励丰科技的负责人说,通过技术处理,网状共形屏只会向外发光,向内只有星星点点走马光,不会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王炳云与同伴热烈地谈论着灯光秀,他说:“不光看花里胡哨,更要看内容,它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标语、图片、视频等,可以让市民直接感受城市的魅力,潜移默化地传递城市内涵和文化。这让城市更现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硕果,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市民每天看着这些美丽的喷泉、大银幕,听着音乐,心情会很好”。

优质生活:全链条人才服务带来家感觉

“不如踢一场足球,或者试一下这里的游泳池。”得知全国主流媒体的代表到访香雪国际人才公寓,李小锋建议他们融入到这里的生活,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

李小锋是和信健康科技的总经理,曾在国外一家上市药企工作10年,2015年应同学邀约,他回国来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业,公司主要经营医疗器械的研发等。他本人被评为国家特聘专家 、广州市领军人才,黄埔区领军人才,2017年他搬进了距公司仅3公里远的香雪国际人才公寓。

“这里环境很安逸,而且还有专员贴心服务,有一种家的感觉。”他说,这里入住了很多不同领域的人才,人才集团还会不定期组织同行业的人才沙龙交流。在生活中,他则经常“冒昧”地加入一场足球比赛,开启轻松愉悦的夜晚。
8月14日,记者也体验了一晚人才公寓的生活。记者所住是一户使用面积约150㎡的3房型平层公寓,涵盖客厅与书房。室内整体装修为暖调,风格优雅柔和,每种类型的房间均配有超大落地窗和一字连通大阳台,让客厅显得格外敞亮,全套高档家私家电一应俱全。

夜幕降临下的香雪国际人才公寓,两栋椭圆形的大楼亮起了黄色、紫色灯光,错落别致;广场中央的观赏性鱼池和水池,流水潺潺;在公寓楼下的绿道间,人们闲庭漫步,格外惬意;楼道里住户的新春对联喜庆醒目,充满生活气息。

赵先生是清华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作为人才引进,2017年底,他和家人入住人才公寓。傍晚时分,赵先生和6岁左右的儿子坐在香雪公寓广场上,两人交换传递着手中的篮球,玩得不亦乐乎。
合肥晚报社副总编辑王晖向记者说到:“住在人才公寓感觉很舒适。之前也有住过一些学校的人才公寓,对比之下,这里整体规模大,户型多,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而且人才引进政策福利多,非常吸引人。”最让赵先生等人才感到满意的,是这里的“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2017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立全省首家人才工作集团,在全国率先构建“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对人才生活安居、父母养老、子女优学等八项开展精准服务。目前已筹措6000套人才公寓,成为一张靓丽的人才服务名片。赵先生儿子上学的问题也得以妥善安排。

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集聚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级院士、省级创新创业等各类高层次人已达到730人,高层次人才总量位居全市各区第一、全省前列。

【数读黄埔】

从数据开始,触摸经济高速发展脉搏

2019年上半年,GDP总量1848亿,稳居全市第二。截至2019年7月,累计建成孵化器91家,累计孵化科技企业3830家,聚集各类高端研发机构960多家。
截至2019年7月,已筹集6000余套人才公寓,总面积达58万平方米;国家、省市、区等高层次人才达730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截至2019年7月,上市企业累计52家,约占全市1/3,居全市第一。
截至2019年8月,民营及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全区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授权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截至2018年,科技企业突破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560亿元,占全市78%。

截止至2018年,共建成绿道620公里,途经黄埔区15个镇街。

【媒眼看湾区】

从他们眼里,捕捉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

《厦门晚报》社长、总编辑唐亚强: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半年之际,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家媒体齐聚这里,亲身感受大湾区的发展,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我们将充分发挥新闻工作者的“脚力、脑力、眼力、笔力”,认真记录观察、交流思考,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借用融媒体手段,向外传递大湾区建设的最强音。

《厦门晚报》社长、总编辑唐亚强

《新民晚报》副总编辑季颖:此趟行程收获很大,生物医药、无人机、机器人等等高端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汇聚,让人震撼。

另外,生物岛的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可以在这里看到中国高端产业的良好前景和发展方向。这些高端产业上海也有,与粤港澳大湾区是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关系,互相促进,共同打造中国的高端产业生态。

《新民晚报》副总编辑季颖

《扬州晚报》副总编辑王玉龙:这是我今年第四次来到广州,感觉大湾区的发展非常快。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5日早上在黄埔区科学广场展厅,了解到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也可见大湾区的未来。

我们家有孩子现在在国外读书,我非常希望他毕业后能够来到 粤港澳大湾区这边工作,这里给年轻人的机会更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很好。 

《扬州晚报》副总编辑王玉龙

《周口晚报》总编辑李建成:采访之后,深刻感受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科技的潜力、爆发力和创新力,可见知识创新水平很高。

同时,切身体会到了粤港澳大湾区“要做就做第一,要做就做最好”的能量,包括人才引进、环境打造等等,这里是科技创新的热土,给我带来了许多惊喜和启发。 

《周口晚报》总编辑李建成

《湛江晚报》副总编辑许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吸引人才上很用心,“上管老、下包小”,全力解决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

在炫酷的科学广场展厅,看到让人耳目一新的一流高新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这块热土上蓬勃发展。这些鲜活生动的素材,作为媒体人看来很兴奋,我们会通过“四力”,讲好大湾区建设者的创业创新的好故事。

《湛江晚报》副总编辑许冰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