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华侨回乡、三代从军、勇救群众…这些故事在乡间开讲
2019-08-13 22:00 羊城派 原创
三位宣讲能人通过自身及他人的经历,为当地群众讲述了他们与国家、与人民的故事,让百姓印象深刻

文/图 羊城派记者 杨雪薇

宣讲活动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点之一。8月13日,区家豪、张洪声、郑正三位宣讲能人通过自身及他人的经历,在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大濠冲村,为当地群众讲述了他们与国家,与人民的故事,让百姓印象深刻。

宣讲能人郑正

国家利好政策,华侨回归发展

在澳门出生长大的区家豪,因自小受家乡文化的影响,如今成为了一名八十后的新型职业农民。“40多年前,我的父亲和叔叔随着开放潮去到澳门,远离家乡后唯一带上的就是家乡的陈皮。”

区家豪说:“在九十年代,家乡的陈皮行业一度跌入低谷,为了保住家乡的味道,在澳门工作的叔叔带着资金回乡发展陈皮业,不仅让当地农户渡过难关,还成立了主营陈皮的公司。”

“改革开放让我们有机会走出去,如今我们迎着大湾区时代走回来了。”区家豪表示,在2014年,中国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让他决定回归家乡投入陈皮行业。

而进入了大湾区时代,他更顺势结合了“田园综合体”概念,在新会筹建石涧田园生态小镇项目,让陈皮事业更上一层楼。

“创新需要决心,探索需求付出,纵然要面对的困难很多,但父辈敢于拼搏的基因和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给了我坚定前行的决心和力量。”

区家豪称,如今国内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让更多年轻的港澳同胞与海外华侨回到内地发展。“从前,我们的父辈因改革开放,去到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如今,我们也因改革开放,回归家乡。”

三代从军家族,传承红色基因

张洪声说:“我一家三代人都是军人,精忠报国也是我们一家的传承。”

据其介绍,他的父亲是生活在川西大山里的一个土家族家庭里,1934年参加红军后才吃上第一口白米饭。通过党的长期教育和战争的考验,他便立下了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立下一个让各族人民有都能吃饱饭的国家的志愿。

解放后,为了响应毛主席提出的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号召,他来到初建的海岛部队,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人民军队的第一代军人的爱国爱民情怀。

而张洪声本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谆谆教导,继承父亲精忠报国志愿,参军到了部队当了一名陆军海岛兵。“我当时驻扎在一个面积不到0.2平方公里的小海岛,早上一口缸水,刷牙、洗脸、洗衣、浇树四用,环境十分艰苦。”

张洪声说,虽然是艰苦枯燥的生活,但想到父辈长征的精神,为了早日建好国防设施,为保为好祖国的南疆,他精忠报国之心从未动摇。

“上世纪末,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我也已离开军队。老父亲认为国家虽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祖国的边疆并不安宁,祖国的经济建设也还要军队的支撑。我们家必须有人再站出来保家卫国。”

张洪声说:“于是我的儿子也当上了一名空勤军人,为祖国人民做出了人民空军巨大的贡献。”

张洪声表示,他们一家三代兵的故事也是所有红军家庭的一个缩影,是军队长期培养造就的红色家庭,精忠报国是我们的基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本色。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将前仆后继,奋斗一生。

勇救被困群众,坚守台风第一线

宣讲能人郑正曾经是驻澳部队的一名军人,转业后成为珠海交警的一员,他为大濠冲村民分享了他同事南湾大队大队长黎泽明勇救群众的故事,赢得村民的阵阵掌声。

2017年8月23日,珠海53年来最强台风“天鸽”张牙舞爪扑来,顷刻间就吞噬了这座秀美的海滨城市。这天,珠海大桥的桥下是一个接一个的白头浪,阵阵狂风夹杂着咸腥的雨水不断拍打。

黎泽明绷紧着神经站在辖区内最危险的珠海大桥上,经过生死3小时的搏斗,成功将珠海大桥被困的76人全部救起。

郑正说,黎泽明的敬业精神,同样发生其他交警同事的身上。“交警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警种,没有特警的威武、也没有刑警的神秘,但我们离群众最近、最接地气,‘民有所需、我必所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