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木匠到一代大师,他只做“木事”
2019-08-13 14:59 羊城派 原创
伍炳亮经数十年沉淀,演绎”工匠精神“

文、图/羊城派记者 彭纪宁 通讯员 谭耀广

在江门台山市大江镇,一座占地55亩,气势不凡、规模恢宏的仿唐建筑屹立在寻常乡间,这是中国目前唯一的黄花梨博物馆。近日,馆主伍炳亮在馆内举办的“伍炳亮40年黄花梨艺术人生”座谈会,会上伍大师向媒体展示该馆收藏了他亲自制作的1300多款精品红木家具。他表示,他一生中唯做一件事,那就是玩木、做木、赏木。经数十年沉淀,从一个学徒到匠人最终成为木作行业一代大师,一件件制作精良的黄花梨家具经他手面世,成为经典。

16岁乡间小木匠 40年后制作家具入故宫

今年66岁的伍炳亮先生告诉记者,他16岁开始跟着爷爷学做木工活,对中国的木工手艺沉迷其中,情有独钟。

上个世纪70年代,勤奋精明的伍炳亮时常骑着摩托车收老旧家具,把广州等地收到的老家具转买到外地赚差价。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家具的形制之美深深打动了他。

伍炳亮介绍黄花梨博物馆内展品

1979年开始,他根据自己对中国红木家具的认识、领悟和判断,开始从事中国古典家具的投资与修复工作,并开办自己的兴隆红木家具厂,系统收藏和研究明清黄花梨和紫檀家具。伍炳亮对明清家具的造型、结构及文化内涵有着独到的见解,提出以“型 ”、“艺”、“材”、“韵”为准则的传统家具评鉴与设计制作指导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制作、改良与创新设计出一批明清式艺术家具精品。他的家具甫一推出,便大受市场收藏者的欢迎。

在众多木材中,伍炳亮对海南黄花梨最为喜欢。在海南寻找和收藏黄花梨原材料及家具过程中,伍炳亮最早提出越南黄花梨早已融入中国古典家具制作的观点,推动了越南黄花梨价值的重新被认识,随后其也率先开始收藏和生产大量的越南黄花梨原料及家具。

在40年的时间里,伍炳亮也不知道多少件黄花梨木制作的精良家具经他的手销到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家具既继承了前人的形制,也开创了自己的风格。近年来,他制作的多件精致作品先后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恭王府等收藏,并在深圳文化博览会、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全国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等各类展会中屡获殊荣。

伍炳亮:好工匠需专注和经得起寂寞

经历40年的积累,伍氏家具已成为行业内的价值品牌,引领中国传统家具之先河。而伍炳亮先生每年发布的《中国仿古家具市场分析与展望》,也成为研判行业的指导性文本。

伍炳亮在进行创作

2014年,他在家乡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开始在江门台山市的大江镇筹建艺博馆。从选地、规划、设计、选材、布局和建造,伍炳亮先生都亲历亲为,付诸心血。2018年,中国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建成开放。伍炳亮将40年经典收藏及自己推陈出新的中国传统家具精品1300余件代表作品汇聚于此,通过家具的材艺之美、建筑的风格之美、园林的景观之美、陈设的空间之美,向世人推开了一扇窥探中国传统家具神韵与魅力的窗口。

伍炳亮如今已是中国工美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常务主席。

从一个乡间木匠到成为大师,伍炳亮感触良多。伍炳亮认为当代中国传统家具、仿古家具、红木家具企业家、设计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发展思路和明确的目标,应定位于做精、做特、做优、做专,做好看、好用、好坐的家具,多开发和不断创新设计新的与众不同的家具精品,既要师法古人,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

伍炳亮说每个工匠都必须要有“匠心”,而匠心的生成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和打磨的,只有经得起寂寞,经得起各种诱惑,专注做自己喜欢事的匠人,最终才能成就真正的“工匠精神”。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冯小静 实习生 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