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时下正肥 八月惹人嘴馋
2019-08-13 11:50 羊城派 原创
薄壳节已在盐鸿镇拉开帷幕,活动持续到10月8日,吃货们约吗?

文/图 羊城派记者 王敏

古人有因七月秋风起,而思食家乡鲈鱼。一入农历七月就开始长膘的薄壳,虽然大不过一节小指,却是肉嫩味鲜。把它烫熟取肉后,做成薄壳米,则是潮汕人最爱的水产品并零嘴儿,下酒聊天都离不开它。

潮汕近海,当爽爽秋风从头上掠过时,众多的潮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哦,鲜薄壳要登场了。

金不换炒薄壳

最当造:农历七月

薄壳可以称得上是潮汕地区受众最广的水产品之一,上到达官贵人,下到普罗大众,人人都不会错过这种美味。潮汕人吃薄壳,吃到最后不见人,只见一堆壳,故而有“薄壳山”一说。而薄壳是廉价贝类,想必也正因如此,才让什么人都可以吃得很阔绰。(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薄壳的季节性很强,大暑节气后开始陆续采起,每年的农历七八月份是薄壳的肥美佳期,彼时壳大肉厚,肉质十分鲜美。其中农历七月是大造期,此时的薄壳,母的有橙黄色的膏,公的则肥白圆润。过了“档期”恐怕就难觅其踪,只能吃用盐或鱼露腌制的咸薄壳了。

晾干薄壳米

最传统吃法:薄壳米

在潮汕,薄壳产量最多的地方在饶平,而能纯熟掌握“打薄壳米”技术的则非汕头澄海区盐鸿镇人莫属。这里至今还用流传百年的传统加工方式来打薄壳米,因此每年的“薄壳美食文化旅游节”都在此处举行,今年的举行时间在7月12日至10月8日。

乍听薄壳米的做法似乎很简单,就是把薄壳脱壳煮熟而已。实际上从烧锅的木头到炉火都有讲究,对火候、水温、盐量的控制更是严谨,只要一道工序出错,就会影响薄壳米的口感、外观和保鲜时间。

煮薄壳米时,要用竹耙不停地搅动锅里的水,将肉捞上来

年轻小伙子把鲜薄壳漂洗干净后倒入锅,老师傅用半人长的竹耙不停地搅动锅里的水,将肉捞上来,让壳沉下去。要去壳、清除泥土杂质又要让薄壳肉粒粒完整无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技术在炉火的掌握和手中竹耙的灵活运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最为奇特的是,炉火要用阴阳火,铁锅左右两边水温不同,为的是用竹耙把浮起的薄壳肉拨到水温稍低的一边。因为在高温滚水的另一边,就连原本应该沉在炉底的壳也会翻滚上来,若动作不迅速,一不小心就会肉壳全收。

刚出炉的薄壳米最好吃,多汁又肥嫩。若放久了,由于余温持续加热的缘故,肉身不够厚的薄壳会显得不滑溜。

韭菜炒薄壳米
最佳拍档:金不换

薄壳的最佳拍档,当数金不换。它能去除薄壳的腥味,却使鲜味保留并散发出来,同时还具有活血祛淤和祛湿功效,在市场上买薄壳,卖家一般都会送上一把,当是免费配送。如果欠缺了这种香草,薄壳吃起来便不对味,潮汕人会立即退货,觉得这不是正宗的潮汕做法。

薄壳米胜瓜煲

金不换炒薄壳,除了看金不换分量是否足够之外,也要看师傅的炒功。大厨教路,炒薄壳时须“旺火、薄油、香鱼露,猛翻猛炒”。焯热、炒香、放调料,这些必须迅速一气呵成,动作慢了,薄壳肉就会收缩变老。碟中的薄壳肉不会离壳而出,口感要细嫩,这才叫及格的炒薄壳。(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潮汕人喜欢用薄壳米捞饭吃

除了炒薄壳,潮汕人还喜欢把薄壳用盐或是用鱼露腌制起来,做成咸薄壳,用来佐粥,另有一番味道。此外,薄壳还可以与芋卵一起煮成薄壳芋,或者和粿条一起煮成“薄壳粿条汤”,都是一些能让人放开肚皮吃上几碗的美味佳肴。

薄壳粿


来源 | 羊城派
题图 | 王敏
责编 | 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