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吴大海 黄宙辉
通讯员 何小流
8月7日-8日,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省作协党组书记张培忠在会上提出,要实施“广东文学异军突起”战略。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广东文学如何实现异军突起?记者采访了多位广东作家。他们认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蹲点深扎创作,“泡”出广东味道是必由之路。
培养新时代“柳青、路遥”式作家
“回顾我省五年来文学事业发展的历程,我们是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文学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仍较为突出。”面对这个现状,张培忠提出了“广东文学异军突起”的战略。
他表示,要建设与广东经济地位相称、与文化强省地位相称的文学强省,打造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张培忠表示,省作协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推动粤港澳文学界融合发展,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名家造就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互动工程”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传播工程”。
除了大湾区,省作协还将着眼更远的地方——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圈,探索建立与东南亚国家(地区)文学机构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对外开放是机遇,扎根基层是根本。”张培忠表示,省作协将组织“改革开放再出发”重点作家蹲点深扎创作,计划从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安排15至20名重点作家,到农村、社区、企业等蹲点深扎、体验生活,培养一批新时代“柳青、路遥”式作家,创作一批新时代“扛鼎之作”。
广东味道需要时间“泡”出来
“粤、港、澳虽是不同的行政区域,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根源都是同一的,那就是粤文化,广东文化。”广东省作协原副主席章以武是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得主,从1978年开始就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届省作协代表大会。
他说,这片热土上发生的故事既充满了岭南味道,又有“一国两制”、多种社会文化交融的背景,波澜壮阔又十分复杂。
“想讲好广东故事,写出广东味道,还是需要花个十年八年的时间,才能把味道‘泡’出来。”章以武表示,广东经济发达、气候宜人,吸引了很多外来作家,可想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背景做文章,极容易流于表面。
“这就好像普通的大闸蟹,在阳澄湖里泡了泡就冒充阳澄湖大闸蟹一样,极易被看穿。我虽然是江浙人,但在广东生活工作多年,‘泡’了许久才‘泡’出脍炙人口的名作《雅马哈鱼档》。”
“想要反映好岭南地区人民的生活,就必须扎根基层,与广东的生活发生关系。”章以武认为,作家深入基层十分必要。现在省内作协会员不少,大家的创作热情也高,但不少创作力量都集中在小情小调的诗歌、散文上,而表现时代变迁中人民生活的作品反而少了。“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反映现实的小说与报告文学。”
扎根基层书写改革开放成就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就在‘我城’与‘他乡’之间。”广东省作协兼职副主席王十月解释,《我城》开创了香港本土城市文学的先河,而诸多广东文学都在探讨“他乡人”在广东的自我认同。
大湾区的人需要一个身份认同,而大湾区则希望给与人认同感,这“我城”与“他乡”中的距离就是作家们绝佳的写作空间。他透露,自己下一部作品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现实生活,描写2016年股市变化后的广东城市生活。“大湾区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很容易出好作品、好作家。”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文化的经营,给人的感觉也同样重要。”青年作家王哲珠是省作协首批蹲点深扎创作的作家之一,她即将前往靠玉器加工致富的“亚洲玉都”揭阳市扬美村扎根蹲点1年,然后创作1年,修改1年。
以往,她更多关注的是乡村的凋零、小家庭的浪漫;如今,她将换个角度,考察乡村在改革开放中振兴的过程以及基层党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新的视角、新的格局,这是一个重新思考、重新出发的机会。”(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