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贵州省委网信办承办的“脱贫攻坚地方行”看贵州线下走访活动正式启动。当天下午,媒体一行来到遵义市湄潭县,实地探访湄江街道金花村和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深入了解当地脱贫攻坚实效。
金花村:茶山变金山,百姓乐开颜
“退出玉米种茶树,谁先明白谁先富。”这句金花村流传的顺口溜,生动地表现了“茶”在村民致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据村支书冯燕青介绍,从前村民们主要靠种植玉米、辣椒、土豆等农作物为生,产业结构调整后开始大力种植茶叶。据了解,金花村现有6800亩茶园,2200亩水果基地,800亩生态稻谷种植地。
茶园给村民们带来了切实的好处。金花村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时机,启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动农户以资金和生态资源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公司化运作,建立起土地流转金保底加入股分红的新型农村经营体系。
而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变化,从记者们行走的山间小路就可以体现出来——以前又窄又容易粘泥,现在光是宽敞平坦的木栈道就修了36公里,深入到茶园、田园、果园中去。
“2015年起,金花村着力实现茶叶和旅游深度融合,以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以乡村旅游发展为载体进行大胆探索,建设了‘美丽乡村·七彩部落’。”“七彩部落”是金花村的一个自然村民组,现有农户73户274人。
其以“浪漫七彩•时尚部落”为主题,建设了“七彩之门、七彩伞阵、七彩民居、七彩广场、七彩3D画”等景观,还经常举办婚庆、采制茶大赛、篝火晚会、特色餐饮等游乐活动,形成了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乡村文化旅游亮点。自2015年5月运营以来,“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余万元,占该村民组总收入的85%以上。
村民徐学书在这里经营着茶吧、民宿,对当地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感触,“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了,旅游发展好,不仅收入增加,对子孙后代来说也是福气,有了固定的生财之道,不必再来回奔波。希望更多的人回来把家乡的茶旅做大做强。”
2014年,金花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是8300多元,发展茶旅一体化以后,2016年达到32000元,到2018年已经突破40000元。提及这些数据,冯燕青颇为感慨,“现在村民们既是股东,也是老板,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咱农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的金花村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且逐步形成了“家家有资本、人人是股东、户户能分红”的改革成果。
田家沟:组建合作社,实现全体脱贫
金花村实现从“建设”新农村到“经营”新农村的华丽转变,以茶叶种植为主导产业的田家沟则借“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契机,走出了自己的增收致富之路。
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曾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寨”“贵州省最美茶乡”等荣誉称号,现有农户45户218人。田家沟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并通过免费发放茶苗和实施退耕还茶补助等措施发展茶园500多亩,户均达12亩,人均2.5亩以上,家家因茶致富。
记者采访时,村民霍仁国刚刚采茶归来,他家是一座“小青瓦、坡屋面、白灰墙、穿斗枋、雕花窗、转角楼、三合院”的院落。这样的黔北民居,在田家沟处处可见,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丛深处,田家沟因此被誉为“中国式的欧洲农村”。
村民们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图书室、农民文化广场都是闲暇时的好去处。霍仁国是村里花灯戏队的队员,“白天采茶,晚上就去唱唱花灯戏,唱的最多的曲目还是《十谢共产党》。”
值得一提的是,田家沟的公示栏里,本来复杂的居民点建设规划被压缩成一张图一张表一个说明。
做什么?怎么做?村干部们会先召开群众会,跟村民进行详细沟通,征求意见以后进行公示,哪些地方是保留民居建筑,哪里是生态保护线,哪些地方可以招商引资做项目,一目了然。这样,不仅增加了村民们的参与感,也让大家对村庄的建设发展更有信心。
兴隆镇党委书记陈立介绍,“现在整个龙凤村都没有一个贫困户,实现了全体脱贫。”相信随着茶叶产业的深耕,“走路不湿鞋(hai),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烧柴,村庄靓起来”的田家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来源 | 光明网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