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郑达
图/受访者提供
当地时间7月21日,一架航班从赤道几内亚马拉博机场腾空而起,载着27名珠海支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员开启了飞往祖国的归途。2018年1月3日,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由珠海市选派27名医护人员组建了中国第29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历经565个日夜,这支英雄医疗队出色完成援外任务,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马拉博当地时间7月12日10时,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总统奥比昂先生授命该国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部长萨洛蒙恩圭马奥沃诺,代表该国政府为医疗队全体队员颁发该国最高荣誉奖——“国家独立勋章”,以表彰医疗队一年半来为赤道几内亚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授勋仪式上,恩圭马说:“中国医疗队员是最受欢迎的人。”
赤道几内亚的“中医热”
“我刚到的时候天天盼着回家,那时孩子才4个月,每天都想得不行。”曾祥毅说,“后来跟当地人成了朋友,走的时候反而很不舍。”曾祥毅是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的医生,同时也是医疗队驻巴塔的唯一一名中医。在巴塔的第一晚,曾祥毅一套行云流水的武术表演就让当地居民瞪大了眼睛,当时就有不少人抢着向他拜师。后来曾祥毅成立了一个免费授课的武术培训班,在传授武术精髓的同时,也向当地居民传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虽然中医治疗对于疼痛、偏瘫等症状效果出色,但由于治疗过程较长,很多患者不能每天过来看病,也对中医治疗较为怀疑。有一位患者腿部疼痛,在他国医生处治疗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缓解。经过诊断,曾祥毅发现患者腰椎出现了问题,需要在腰部进行针灸治疗。就在准备施针的时候,却遭到患者的强烈反对:明明是腿痛,为什么要在腰上扎针?曾祥毅操着不熟练的西班牙语,一边说一边比画,好不容易说服了患者。经过治疗,患者疼痛症状大大缓解,对曾祥毅连连表示感谢。
显著的疗效渐渐让当地居民成为中医的“粉丝”。曾祥毅介绍,一位中年妇女有着十多年的偏头痛病史,发作起来整晚都没法睡觉,只能靠止痛片缓解。详细问诊之后,曾祥毅为她进行了5次针灸和“畅气通络”推拿治疗,治愈了她的偏头痛。“患者非常激动,送给我一个象牙镯子,这在当地是十分贵重的礼物,但是我婉言谢绝了。”曾祥毅笑着说,“后来她到处跟周围的人讲中医的好处,还把她的妹妹也带过来看病。”
通过曾祥毅与之前28批医疗队医生打下的良好基础,目前中医治疗得到了赤道几内亚大部分居民的认可,“我记得有一个介绍会,介绍其他部门的时候大家都是坐着鼓掌,介绍到中医的时候,在场全体人员起立鼓掌。”曾祥毅说,“这是对我们工作尤其是中医工作的认可。”
提起在非洲的工作,曾祥毅表示,有成绩也有需改进的:目前赤道几内亚的中医治疗的手段仍有局限,“目前只有最常规的针灸、推拿、拔火罐,像刮痧、小针刀、穴位埋线以及中药等治疗方式都需要增加。”曾祥毅说,“希望下一批医疗队能增加这些治疗手段,做得更好。”
过硬医术助百余人重获光明
去年8月3日,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的马拉博医院眼科在进行一场紧张的手术:一位孩子眼球被玻璃割伤,来到医院就诊。邓建华医生仔细检查后,初步诊断为眼球贯通伤,眼内组织脱出,由于患儿在割伤后三天未看医生也没有用药,需马上实行眼球贯通伤修复术。
“当时眼内已经出现了感染症状,因为没有眼科团队,手术风险非常大。”邓建华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眼圈微红,“如果不做手术就会引发感染,另外一只眼睛也会被传染,这样两只眼睛都保不住了,他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啊。”虽然条件不佳,邓建华还是毅然决定手术。手术中,因麻醉药物不足,患儿出现躁动,幸好有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妇科外科医生协助,通过分次给药、吸痰,顺利让患儿稳定下来,完成了手术。手术第二天,患儿视力就恢复到0.3。从此之后,小家伙看到邓建华就会在他旁边唱圣歌表示感谢。
邓建华说:“我是一个眼科医生,为患者带来光明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赤道地区,常年紫外线强度较高,白内障发病率居高不下,每10人当中就会有2-3人有白内障,而且患者年龄都比较大。由于当地医疗条件落后,大量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
邓建华本想着到了之后马上就开展工作,但是上门问诊的人却寥寥无几。原来之前有些患者接受的治疗往往不成功,没多久就复发了,有了失败经验,患者对做手术都抱有深深的恐惧。经过长时间的疏导,终于有患者接受了第一例手术,手术效果非常好,患者逢人便提邓医生的名字,从此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上门预约手术。
2018年,邓建华在当地开展“撕囊碎核镊辅助预劈核技术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当地医疗条件及其匮乏的情况下,成功为百余名非洲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除了在当地医院接诊手术以外,邓建华还积极参加偏远地区义诊,筛查出适合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联合相关机构为贫困患者免费手术。此外,还曾两次到内陆地区与当地医疗队员联合实施“光明行”白内障复明手术,得到当地居民的感谢和赞誉。邓建华说:“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在中国医疗队的帮助下重获光明。”
“授人以渔”的“妇女之友”
“手术室没有空调,几个小时的手术下来总会累得不行。但看着孩子们平安出生,产妇及家属脸上露出的幸福笑容,我感到很欣慰。”中大五院医生石少权说。石少权的工作地点在赤道几内亚巴塔市大陆地区总医院,一开始当地病人对他这个“男妇产科医生”并不了解,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医患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石少权清楚地记得,一位68岁的患者因为子宫严重脱垂就诊,做完无痛无创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后,拉着周围的患者兴奋地说:“中国医生好!”
石少权并没有满足这一句夸奖,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刚开始,这里妇产科连基本设备都没有,我就托一个休假的中国员工在网上买了一个骨盆外测量器送给当地医护人员。”石少权说,“现在测量器成了办公室的宝贝,每次用完都要消毒干净锁起来。”
在工作中,石少权发现当地年轻的护士、助产士虽然基础知识薄弱,但是学习氛围很浓,经常主动向他请教一些专业问题。石少权便主动向当地医护人员传授中国助产、无菌方面的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把中国的先进经验教授给她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当地医护人员的基本知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不仅对当地医护人员倾囊相授,石少权还经常下乡义诊,并把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当地医生。“有一次我到一个偏远山区义诊,带着当地的医生一边看病一边讲解。后来,当地医生得知我要回国的消息,特地带了一个菠萝作为礼物赶到巴塔市跟我告别,感谢自己对他的帮助的帮助。”石少权说,“他们真的很淳朴,只要肯教授,他们就会用心学习。”在石少权的帮助下,不少人利用业余时间去孔子学院学习中文,甚至有一个助产士可以用中文朗读朱自清的《春》,目的就是向中国医生学习更多的技术。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