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然
这几天娱乐圈最大的事可能莫过于“周杰伦蔡徐坤决战微博之巅”了。当然,准确说是两位明星背后的粉丝决战。
据中新网报道称,事情的起因据说是一位网友7月16日在网上发问:“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核心问题就是周杰伦粉丝真有那么多吗?
该网友问题一出,周杰伦的粉丝们群起表示不同意,并集体以实际行动开始了刷数据打榜的“战斗”。直到21日凌晨0:30,周杰伦的超话排行终于反超蔡徐坤,微博超话系统21日凌晨还曾因二人粉丝刷榜PK,一度宕机。
霸榜超话一年的“流量王”蔡徐坤输给了“传统艺人”周杰伦,这应该是让旁观者比较意外的事。这种胜利,也很容易被主流舆论赋予一种价值意义——有实力有作品的明星终究还是强过单纯的流量明星。
但是,只要不是刻意“装睡”,谁都应该明白,这场“战斗”根本与诸如艺人实力、作品没有一点关系,而不过是彻头彻尾、自娱自乐的流量游戏。
从流量结果看,周杰伦的粉丝们确实赢了。但从本质来看,这又何尝不是最大的失败?周杰伦让多数粉丝引以为傲的乃至相当一部分粉丝愿意“挺”他的,不正是因为其有作品,不同于时下单纯拼流量的“小鲜肉”吗?
而一旦加入刷流量游戏,岂不同样陷入了“流量为王”的逻辑之中?
需要声明的一点是,流量明星、小鲜肉本身只是个中性称谓,不该被附加过多的贬义,但明星的流量是怎么来的,小鲜肉是不是纯粹只看“颜值”而不顾及其他,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含糊。
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有些人因为“脸”而受到关注、产生流量,有些因为自身实力和作品赢得自己的铁粉,这都无可厚非。
可当一个行业若只剩下“流量为王”的准则,当一位明星的价值、地位乃至实力,只能通过流量来验证,这就很难说是一种正常现象。
要知道,不同于真正的作品质量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来不得半点作假,流量的背后充满各种算计和变相操纵的空间。此前央视就曝光过,一些流量明星随手转发一条微博阅读即可上亿,其中存在不少“水分”。这意味着流量比拼,一开始就存在巨大的规则漏洞。
很明显,当流量数据可以被随意制造和污染,以流量来评价明星实力乃至市场价值,其公正性与合理性,就必须打上一个疑问号。
事实上,流量为王,不仅容易绑架像“周蔡大战”这样的粉丝决斗,也在深刻改变整个娱乐行业的运行逻辑——电影能不能火,要看有没有流量明星;一个艺人的成就,与其职业成果无关,而主要看有没有流量价值。
在这样一种机制下,高质量影视剧作品的稀缺,自然不让人意外。多年前的电视机时代,有主持人曾说过,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流量似乎同样在扮演某种“万恶之源”的作用。
因此,厘清了流量背后的迷失,我们就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成千上万的粉丝如此集体式的“歇斯底里”,除了赢得一个表面上的数字符号,到底能带来怎样的实质价值?
有声音说,这是粉丝对自己喜爱的明星的致敬。但是,既然是集体性致敬,就必然要面临主流价值的拷问。粉丝追捧偶像,以及如何追捧,固然是自己的权利,可偶像背后的精神象征依然有高下之分。
都说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选择向什么人致敬,就能够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按照此一逻辑,十年后再来看这样一种让人匪夷所思的网络奇观,我们又会怎样总结当前的时代精神和大众文化状况?
流量无原罪,可在一种良性的娱乐文化机制和偶像文化中,更主流的现象,难道不应该是以实力和作品换流量,而流量至少与作品可以兼得吗?
所以,相比较那些可以为了偶像“揭竿而起”刷流量的“铁粉”,那些真正不在乎流量,完全自信于自己偶像的实力的粉丝,或许才是真正的真爱粉。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