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连续18年派学霸到广州教学生玩科学!今年玩这个……
2019-07-19 19:31 羊城派 原创
30个初一学生跟随3名MIT生物学、宇航学、语言学和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做各种科学实验、读英语诗歌、飙歌尬舞,交流中西方文化。

文、图、视频/羊城派记者 蒋隽 实习生 张郡茹

麻省理工学院(MIT)几乎是科技实力和“科学怪咖”的代名词,但很少人知道,每年夏天,MIT都会选派优秀学生到广州,教中学生玩科学,已经持续了18年!

在MIT“学霸”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口水提取自己的DNA、搭建人工肺模型、编程、做穹顶……酷吧!7月15日~19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第18届MIT科技夏令营举行,30个初一学生跟随3名MIT生物学、宇航学、语言学和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做各种科学实验、读英语诗歌、飙歌尬舞,交流中西方文化。

提取DNA:实验室上空摇晃的,都是口水

DNA几乎无人不知,但你见过DNA吗?尤其是自己的DNA!

“把盐水喝到嘴里,漱口一分钟;然后倒入试管,加入洗涤剂,慢慢摇晃混合均匀。”MIT生物学专业的大二女生Michelle操着略显生硬的普通话,教这帮13岁的孩子们,如何从自己的唾液里提取DNA。Michelle祖籍福建,4岁跟随父母移民美国加州,在MIT的研究领域是肺癌,立志帮助他人免除癌症的痛苦。

“老师,不小心把盐水吞掉了怎么办!”一个瘦高男生的惊呼让全班哄堂大笑。同学们将混合了唾液的盐水注入试管,按比例加入洗涤剂,封闭好开始慎重的摇晃自己的唾液。一时间,只见手腕翻转、试管翻飞,实验室上空摇晃着的,都是口水……

语言学和计算机专业的derek戴上护目镜,用英文给大家演示如何在试管中小心加入酒精发生“奇迹”:试管中的液体分层,酒精和盐水分别上升和下沉,中间的液体出现细小的白色、链条状颗粒物——DNA出现了。

第一次见到DNA,还是自己的!孩子们兴奋得如同小麻雀,此起彼伏地冲老师举手,“I have a question,why……”,三位MIT的小老师应接不暇。

棉花糖、意面、报纸搭建筑

棉花糖塔挑战赛环节,则由黑皮肤的Mohammed主导,他来自英国,专业是宇航学。他让同学们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领到很多棉花糖和意大利面。这不是课间加餐,而是让每个小组用这两样材料、在规定时间里搭建自己的建筑骨架,最高、最稳定的组胜出。

这个游戏中,同学们要用到几何知识、团队合作、同心协力。意大利面容易折断、棉花糖软弱粘性不高,想做成高高的建筑并不容易。

甚至孩子们还需要经受诱惑——有的孩子边搭边把“粘合剂”棉花糖塞到嘴里,导致“材料”损耗巨大。

下一个环节是利用报纸建造穹顶的工程试验,要用报纸卷成“钢筋”,搭建能装下一个人的围屋。

报纸如何卷更结实?解构如何设计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同学们自动分工,小组内有人当“设计师”画图纸、有人当“材料商”卷报纸、还有“包工头”和“建筑工”,比拼创意和动手能力,做出自己的围屋。

三个MIT小老师

此次夏令营5天的所有活动和游戏,都由三个MIT的大二学生设计,并与校方协商完成。内容包括语言学、生物学、机器人、英语诗歌、美国文化等。女生Michelle和男生Derek都是华裔,Michelle中文最好,日常交流没问题,Derek专业是语言学和计算机,宇航学专业的男生Mohammed来自英国。

“这些科学实验或游戏,都是我们在美国做过的。希望小朋友们在做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对他们有所启发。”Michelle说,他们在MIT经过层层面试,才有机会加入这个活动来到中国教小朋友们。

记者发现,三个MIT小老师个人能力都很全面,尽管三人专业不同,但互相领域的实验、操作都会做,在不同实验中都是三人共同教孩子们。而且三人都能歌善舞,随时可以飙歌尬舞,他们还教孩子们美国嘻哈。

中大附中信息技术老师郭慧明介绍,MIT科技夏令营已经在中大附中举办了18年,已经成为中大附中科技特色项目,MIT每年暑假选派学生到中大附中进行一周的科技夏令营,全校学生自由报名参加。(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