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伟大事业
2019-07-18 16:30 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文化保障

《求是》杂志2019年第12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篇文章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6篇文稿中有关文化自信的内容,值得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

资料图:贵州省雷山县麻料村银匠潘仕学在展示一件老银饰作品上的图案。图/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这篇文章具有代表性,其中的论述凝练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本质性问题,对于砥砺广大人民接续奋斗,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谋求强起来需要高度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积长期实践经验,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的号召,向党内外和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奋进。这“三个自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政治自觉。

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就把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政治自觉有机融合,由此形成的坚定“四个自信”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提出文化自信问题,着眼的是文化的价值功能。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中华文化价值功能的三个基本表述,即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精神追求、精神标识。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不屈不挠抗争奋斗、与时俱进昌盛繁荣,背后都有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国人民骨子里的自信以其固有的文化为底蕴。

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坚定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紧密相关。党的十九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揭示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和中国日益强盛的事实,无论在国家综合国力还是人民生活水平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科技、军事、航天、通信、交通等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许多方面和某些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事实足以激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在此基础上开始的新时代,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求强起来的新任务。增强文化自信在逻辑上就成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命担当的文化自觉,有了文化自信,才能产生文化担当的高度自觉。在有的情况下,树立自信需要外在方面的鼓励,但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来说,最重要的是靠内生动力的激发。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经济逐渐发展、物质日益丰富的当下,文化现代化的迈进步伐还相对滞后,文化自信还有待增强。

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就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新时代谋求强起来的新任务,要求全党全国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文化自信,自觉担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的祖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创造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承和创新中华文化,不断探索引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正确道路,用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是基于真凭实据而得出的结论,既有历史逻辑的演绎,又有发展现实的证明。

从历史逻辑看,五千多年文明创造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它所包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问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

先辈们积攒了丰厚的文化财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人民如果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缺乏甚至丧失自信,就是辜负老祖宗、糟践历史、对未来不负责任。

从发展现实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前进步伐之快速、发生变化之深刻、业绩创造之丰硕、面貌改变之巨大,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相比的。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惊人成就,堪称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奇迹。

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以超出常人想象的发展速度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伟大的成就令中国人民振奋,这样的发展现实是激发文化自信的强大内在动力。

我们所说的坚定文化自信,坚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建立在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它包括“三大主体”内容,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可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内容的当代中华文化是复合的整体概念。“三大主体”内容的文化有机融合、互相贯通、转化创新,共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在如此深厚底蕴基础上的文化,是中华民族铸造新辉煌的强大力量支撑,我们应当有充足的理由对这样的文化充满信心。

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既体现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实践规律的创新认识,又体现了对世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历史光谱呈现的中华文化发展路线不是笔直上升的,中间发生过梗阻。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遭受重创,不少人被文化自卑情绪所缠绕。

民族命运的沉浮嬗变影响着中国对自身文化的心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方文化炫耀其先进地位,并占据压倒性优势,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

由于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窘境,也由于认识上的历史局限,我们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文化现代化的认识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

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把文化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定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一脉相承和创新发展的认识形成文化建设、民族复兴、现代化内在统一的思想链,为中华民族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提供了实践路径。

历史证明,文化自信从来就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密不可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文化不能缺位,文化自信不能离场。诚然,对国家综合国力来说,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的展示度更高,但文化的实力同样不能忽视。

提出文化自信,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置于战略高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树木之固在其根本,河流之浚在其泉源,民族之魂在其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对文化建设的艰巨性保持清醒的认识。

任何文化的生成都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又不是自然而然的产物;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人为努力的结果,但不是主观随意的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文化强国的战略定力,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文化保障。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