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看!暑假期间孩子易“受伤” 警方划出6类“危险区域”
2019-07-15 23:49
暑假是青少年儿童遭遇各类危险事件的高发期

文/图 羊城派记者 郑诚 通讯员 佛公宣

近段时间,儿童安全问题引发关注。暑假来临,众多孩子们从课堂飞向户外,也是他们遭遇各类危险事件的高发期,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室外,溺水、走失、坠楼、触电、被困、误食异物、遭遇性侵、交通事故……各种“不期而遇”的“意外”俨然成了威胁孩子人身安全的“定时炸弹”。日前,佛山110重点关注低龄群体的安全问题,通过对少年儿童的过往警情,尤其是发生在暑假期间的各类警情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划分出常见的6大“危险区域”。

溺水:暑期最高发最致命

危险指数:★★★★★

据佛山110统计,今年截至7月2日,佛山110共接报溺水警情25宗,17人死亡,死亡率高达68%。溺水也是所有报警求助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类。佛山110对2018年发生的每宗溺水警情逐一回看,数据比对后发现:2018年,18岁以下的溺水警情占总数的6成以上,而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是溺水的主要群体,占总数的71%。

7月6日16时许,群众发现在南海区丹灶镇金沙桥底有一名小孩溺水,溺水者父亲跳入河中救人时失踪,民警接报后立即赶往现场施救。经了解,当日下午陈某带着自家的2个小孩在金沙大桥处玩耍,期间2个小孩不慎滑落入水,父亲见状立即下水施救,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2名小孩被成功救起,而陈某最终却溺水死亡。

“近年来,不少溺水事故的人群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因为对本地复杂水情不了解,贸然下水就很容易发生意外。”佛山110相关负责人介绍,因忙于工作、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每年暑假是外来工务工人员子女遭遇意外的高发期,其中溺水就占了很大比例。警方向社会不断强调野泳的危险性,也就是想让外来务工人员强化安全意识,让这些“小候鸟”们能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民警提醒:“有些家长以为孩子会游泳了,就在泳池边看手机,疏于看管,小孩出现抽筋等紧急情况没有及时发现,造成溺水。”

意外伤害:暑期儿童“被困”占比高

危险指数:★★★★☆ 

根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公布的数据,意外伤害是中国儿童的死亡首因,其具有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每3位死亡的儿童中就有1位是意外伤害所致。城市中每6个儿童中就有1位发生过意外伤害。根据佛山110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佛山市18岁以下低龄群体出现意外伤害的警情当中,“拱形”年龄分布十分明显,其中6-14岁儿童为主要群体,占意外伤害警情总数的86%,而0-5岁和15-18岁年龄段则各占12%和2%。全年所有意外伤害警情中,煤气中毒、坠楼、被困为主要警情内容,各占38%,24%和10%。

7月3日16时许,佛山110接到报警称,南海区罗村镇一出租屋内有1名小孩在盛满水的水桶内溺水。经了解,溺水小孩的母亲在屋内阳台晾衣服期间,防盗门被风吹致反锁,刚满1岁的小孩就这样被锁在屋内,待小孩父亲赶回家开门后才发现,小孩的头部扎在盛满水的水桶中,已经溺水死亡。

“进入夏天,煤气中毒类警情减少了,但另一类‘被困’警情则明显抬头,超过7成的‘被困’警情集中在6-12岁。”佛山110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发生在暑假期间(7、8月份)的意外伤害警情占全年总数的40%,其中50%以上为“被困”类求助警情。“也就是说,意外伤害是导致孩子伤亡的重要因素,而‘被困’,则是重中之重。”民警介绍,“被困”类警情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车内被困、家中反锁和肢体被卡。拿车内被困来说,2018年8月19日,9岁的小智和妈妈开车外出,因为临时有事,妈妈就将小智一个人留在车里,期间小智无意中按下自动打火键启动了汽车,随着车内温度越来越高,等妈妈办完事回来,小智已经昏厥,最终不治身亡,医院诊断结果为“热射病、伴多器官功能衰竭”。

走失:父母失管是首因

危险指数:★★★★☆ 

进入7月,本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然而因家长粗心、孩子调皮等原因,导致儿童走失的事件频频发生。近日,佛山110陆续接到多起小孩走失警情,虽然事后警方都成功帮他们找到家人,但也给暑期的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6月30日20时许,佛山高明区明城镇一百货店门口,爷爷带着3岁的小志准备进店购物,可就在停车的几秒钟功夫,贪玩的小志就从爷爷身边跑丢。接报后,佛山110立即启动“情指行”一体化机制,指派辖区民警展开寻找。由于夜晚该地区外出散步的群众很多,找起人来不容易,民警一边查看监控录像,一边安排专员在附近挨家挨户查找。最终,经过多番努力,民警终于在一条昏暗的内街中找到了小志,见到父母后的小志“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一家人紧紧的相拥在一起。

“每年暑假都是孩子走失的多发季,父母失管是首因。”据统计,今年1至6月份,佛山110收到的涉及12岁以下儿童走失警情中,儿童“迷路走失”类警情占4成以上,经警方和社会各界努力,12岁以下儿童综合找回率为99.8%。数据显示,从年龄分布看,5岁以下的孩子占儿童走失警情总数的近4成。其中,男孩走失明显高于女孩。而从走失时段看,孩子走失警情多发生在周末和节假日,约占6成。从地理分布来看,发生在超市商圈、公园广场、路口、车站以及菜市场等人多拥挤区域的走失警情,占总警情8成以上。通过往年的暑期数据对比民警还发现:2—5岁、12岁到15岁之间的儿童最容易走失。“第一个年龄段是2—5岁间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对世界有探索欲和好奇心,萌生一些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孩子更容易产生好奇,从而被成功吸引住。第二个年龄段是12岁到15岁之间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缺乏主观判断能力,一方面渴望逃离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自己的心智也不够成熟,就很容易受到诱骗。”

交通意外:低龄儿童更易发生交通事故

危险指数:★★★★☆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18年全国共发生涉及学龄阶段少年儿童的伤亡交通事故2万余起,造成2200多名少年儿童死亡,而一到假期,交通事故更加高发。在佛山,情况也基本类似。近日,佛山110联合交警部门,对低龄群体发生的交通事故警情全面分析,找出3大交通“隐患”。据佛山110统计,2018年18岁以下少年儿童群体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发生在暑期(7、8月份)的交通事故警情占31%。其中7成以上受害人为6-12岁儿童。到了2019年上半年,18岁以下的孩子当中,6-12岁年龄段儿童发生的交通事故比例仍在一半以上。

6-12岁,这样的年龄特征从道路交通的角度来说,他们很难看清周围的交通状况,司机也不容易发现他们。而儿童的四肢与头部也要比成人柔软的多,一旦遭遇交通事故,极可能出现严重的身体损失。对比近年来的数据后,佛山110发现,和一些“大孩子”比起来,低龄儿童更易发生交通事故,究其原因,3类交通“隐患”不容忽视:盲区、电动车和自行车。

比如盲区,6月18日,南海狮山科技北路某小区门口,8岁的玲玲突然从路边的绿化带跳出,恰巧一辆小车经过,好在当时车速不快,最终玲玲并无大碍。“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不仅是行车盲区的问题,小区的绿化带、路旁的垃圾桶、停靠的车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障碍物,阻挡司机和孩子的视线,这时孩子一旦突然冲出,出车祸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性侵:“奔现”网友险被强奸

危险指数:★★★☆☆

另外,随着夏季到来,性侵案件也逐渐增多,且多发生于KTV和酒吧等地,其中“约见网友”是一大诱因。

2018年7月24日,平时喜欢上网交友的小颜受到了网友“恋恋风尘”的邀请,约在南海区一间KTV见面。由于网络相识已近半年,加上见面后男方“斯文又体贴”,小颜也就放松了警惕,可很快,不胜酒力的小颜就醉倒了,男网友趁机对她上下其手,幸好小颜的闺蜜及时赶到,性侵行为才被及时制止。

“进入暑期,难免穿着清凉,女性尤其是未成年女性更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家长也要加强孩子的防性侵害教育。”佛山110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给了人们相对大的交友空间,加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未成年人分辨能力不足,就很容易交错网友。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网络接近一些低龄“网迷”,通过各种借口“面现”后,进而实施性侵行为。

滋事:酒后打架斗殴不少见

危险指数:★★★☆☆

随着气温上升,市民晚上的户外活动愈来愈频繁,一些朋友可能会因琐事,与他人发生口角,一时间情绪没控制好,挥拳相向,或者是喝醉了酒,肆意破坏、攻击他人,稍不注意就“摊上事”了。

5月19日,17岁的小森和2名伙伴一起在街边宵夜,期间,听到邻桌的赖某、黄某饮酒后声音太大,小森便上前理论,争执之下双方挥起了拳头,最终导致小森头部轻微受伤。“进入暑期,不少学生喜欢三五成群出来宵夜或KTV玩耍,偶发矛盾在酒精的刺激下,打架斗殴就容易发生。”

为此,佛山110近期专门针对滋事类警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暑假期间,警方接到18岁以下群体因琐事打架滋事的警情共24宗,其中16-18岁年龄段群体占8成,事发时段比较集中在晚上10点至凌晨1点,地点则以街边宵夜档口和KTV为主。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