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7月15日,农历六月十三,是“中国建筑鼻祖”鲁班诞辰纪念日。中新社记者来到印尼首都雅加达“鲁班庙”探访,听闻一段“精神寄托”与“文化传承”的佳话。
鲁班庙位于雅加达老城区槟榔社一街47号。书写着“鲁国大夫”大字的中式门楼紧邻着街道,跨入门楼是一道长条前庭,节庆时是祭祀活动场所,平日则供华人乡亲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用。旁边紧挨着“雅加达广肇会馆”,是一幢2015年新落成的4层建筑。
虽然总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但鲁班庙本身的建筑规模并不大,属“小巧精致”型。庙后面是一栋连着广肇会馆的三层建筑,归属印尼广肇总会开办的“纯明中小学校”使用。
走进庙堂,只见正中祀奉着鲁班神像,其左右则分别供奉观音菩萨和关公,儒道释融合的特征很是明显。
庙内塑像、神龛、桌围、牌匾、对联等都是木刻镏金而成,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雕工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庙的主体建筑都是木结构,但整座建筑没有一颗铁钉,可见建造者的智慧和水平”。年近八旬、当过5年炉主、现为鲁班庙董事的甄国威先生向记者介绍了该庙的历史。
甄国威说,该庙已有约180年历史。最初是由到雅加达以做木匠活谋生的“广府人”建造的,后经多次扩建、重修。记者在庙堂多块匾额上见到清代“同治”“光绪”“宣统”年间信众捐助重修等记载。
前来参加鲁班诞辰纪念活动的印尼著名侨领谭栢叶说,长期以来鲁班庙是雅加达“广府人”的精神寄托和精神家园。
曾经担任过两届印尼广肇总会总主席的谭栢叶现为广肇总会永远荣誉主席、纯明基金会主席。他说,华人虽然在印尼已落地生根,但“精神需要有寄托,文化必须得到传承”。
谭栢叶介绍说,印尼“广府人”一般指除了客家和潮州以外的广大广东籍乡亲,俗称“广府32县”。早期来到雅加达的“广府人”以做木工居多,就在落脚聚居的地方建了这座祭祀“木工祖师爷”的鲁班庙。
谭栢叶说,长期以来,鲁班庙所在的雅加达老城槟榔社区域是“广府人”落脚聚居的地方。而“广府人”绝大部分以“手艺”为生,从事木匠、金匠、铁匠、水泥匠、厨师等等,很多人从学徒、师父再到老板,闯出了一片天地。
如今的鲁班庙,不仅“广府人”前来祭拜,四面八方靠“手艺”吃饭的人都把它视为精神寄托。
而印尼广肇总会在这个“精神家园”的基础上,更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花了10年时间购买到紧邻鲁班庙的土地,建设了“广肇会馆”,又开办了学校,连同早前购买的“义山”(墓园),形成了“庙宇、义山、会馆、学校”四位一体“寄托”与“传承”的载体和纽带。
来源 | 中新网
责编 | 安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