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替课成“网络黑产”,一节课50元,中介对半抽成
2019-07-09 23:22 新京报
从年龄到肤色,甚至戴不戴眼镜,都能找到符合标准的人

自己有事或者不想上课,又怕被老师点名,就从替课QQ群里找人代替,支付一些报酬。而为了迎合个别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替课群应运而生,形成“网络黑产”。今日(7月9日)教育专家向记者表示,大学生找人替课,甚至花钱找人替课,是一种失信行为。

替课群里发给种消息

专科生替课本科生

7月8日早上8点,多个替课群里开始出现替课的供求信息。“专业替课,价格好说。长期的有优惠。”20岁的陈鑫(化名)在北京大学生替课总部和北京海淀替课总部的QQ群内几乎同时发出消息。为了争取更多代课机会,陈鑫加入十几个替课群。

作为一名大专生,陈鑫从去年开始帮本科生替课。第一次替课,他替高中同学上了一节90分钟的公共课。上课和学生闲聊时,才知道替课大多数是收费的。

通过QQ搜索,他加入多个替课群,并在其中发广告,寻找“客户”。陈鑫称,需要替课的人很多,生意不愁,但是很多时候价钱谈不拢,目前替课的行情是,每节课45分钟收50元到100元不等。

替课价钱则与距离和时间相关,比如学校越远价格越贵,课程时间越早价格越贵等,而课上需要做笔记以及需要应对课堂提问等附加项,同样需要额外增加费用。陈鑫称,替课找的大多都是公共课和选修课,“专业课很少有人找替课”。

在多个群里,记者看到除了替课,还有一些替考的信息。发布替课信息的“专业替课小梅”称,替课群体大部分是在校生和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她每个月做替课能挣到一千多元。

记者联系了一位需要替课学生
替课后记者收到了100元费用

替课50元一节

记者搜索发现,QQ上有大量校园替课群,群人数也从百余人到近千人不等。群名多为“某某大学替课群”、“北京替课总部”等。替课信息一发布,就会有群友询问替课具体情况,或者直接转入私聊。

记者加入多个替课群,很快,就发现一名成员在群内发布消息称“下周二早课,谁能去一下?”记者随即询问要求,对方很快发来语音通话,称要找一名20岁左右的女子,代替朋友到北京建筑大学上两节公共课,一节课50元。

“我们要出去玩几天,赶不回来上课。你记着,不点名不能走,要上到最后”,该名网友还特意嘱咐,“点名的时候最好举手,别喊出来,以免被老师发现”。

按照约定时间,记者来到北京建筑大学里找到相应公共教室,听了90分钟的课程,其间不少学生提前离开,但老师一直没有点名。下课后,该网友通过微信转给记者100元,并立刻将记者删除。

随后,记者联系到一位6月底,大二学生小海(化名)通过北京替课总群发布消息,询问是否有人可以代替他上周一和周二的课。小海称,临近考试,他也想自己去上课。但自家种的蜜瓜成熟了,他需要回老家帮助父母收瓜,实在没有时间上课。“周五晚上飞回老家,忙四五天后,再飞回北京,老师点名挺严的,再过一两周就要考试。不敢冒险缺课。”

由于小海日常有过缺课情况,他不敢再冒险,只能选择找替课来应对老师点名。他称,周一周二共有六节课,其中包括两节早课,最高给250元。在记者要求价高些时,小海称:“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找过替课,两天只需要200元。今年要价高了很多,没有那么多钱。”由于价格没有谈拢,小海称只能求同学帮忙。“同学有时间的话也会帮忙上课,不用给钱,但需要请同学吃饭。”

假期将至替课群里依然有人发广告

中介对半抽成

记者调查了解,替课群里藏有“中介”。中介假装学生入群,四处揽活,再按照“顾客”的具体要求和规定派人,按次抽取佣金。

陈鑫告诉记者,刚做替课时他曾经被利用,为中介赚钱。他称,中介在替课群里假装学生,寻找可以替课的人。“中介很黑,只给行价的一半”,陈鑫说,他低价替过两次课之后,才知道找到需要替课的学生本人,才能保证不被赚取差价。

网友“泡泡”就是一名替课中介,她自称“人脉广”,手下有十多个替课,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替课。从年龄到肤色,甚至戴不戴眼镜,泡泡称,都能找到符合标准的人。她称,自己有正常工作,业余时间替课和分配任务。每单替课的生意,她抽成20元到50元不等。

专家:找人替课属于诚信问题

在走访中,北京建筑大学一名公共课老师告诉记者,对于学生找替课的情况他有所耳闻,但他相信这样做的学生属于少数。“大部分学生都是守规矩的”。他称,大课都有上百人来听,学生的名字和样子,的确有对不上的情况。对于找人替课,该老师称,一旦发现这种欺骗行为,肯定会严肃处理。

“大学生不愿自己上课,找人替课,甚至花钱找人替课,这是一种丧失诚信的行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上学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却想方设法进行逃课,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他称,为防止学生逃课,一些高校除课上点名外也采取了很多办法。像打卡上课、指纹签到等。甚至有学校老师每节课后,拍摄教室同学合影,作为“证据”。

储朝晖表示,虽然有的逃课学生认为个别课程内容单一,形式枯燥,以此为由不愿上课,但学生要保持诚信做人,不能有欺骗行为。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也要增加课程多样性,更加吸引学生。

来源 | 新京报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江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