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记者从李心田家属处获悉,著名军旅儿童文学作家,小说、电影《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的作者李心田先生于2019年7月3日5时40分在济南逝世,享年91岁。
纯真作家睡觉都带微笑
7月5日,李心田之子李禾向记者证实了父亲去世的消息,“父亲7月3日去世,追悼会等仪式已经举行。”
李禾表示,遵循父亲遗愿,追悼会从简,“像他创作的文学作品的风格一样,父亲平和、乐观,简单、纯真,平时睡觉脸上都挂着微笑。父亲高龄,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了一跤,入院住了两天,父亲走得很安详。”
过去十多年,记者曾多次与李心田交流,深感李心田先生的平和与纯真。在2009年1月的“李心田创作60周年座谈会”上,李心田在会上朗诵了一阙《沁园春·八十述怀》:
“高山流水,晚唱渔舟。东篱赏菊,南山悠悠。人间琐事一边丢!更喜他,看清水盆里,老态不丑。”
李心田先生语音刚落,旁边的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接口说:“不但不丑,而且很美。”
最后一部作品是《风筝误》
由亓凤珍、张期鹏、薛凯洲编著的《李心田年谱》目前基本完成,准备出版,《李心田年谱》显示,李心田1929年1月出生于江苏睢宁,是当代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心田年谱》作者之一的张期鹏告诉记者,李心田少年时曾读小学、私塾,14岁失学到徐州百货商店学徒,其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文学作品。
1950年9月考入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秋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八速成中学文化教员,济南军区文化部干事,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创作员、创作室主任、副团长。
1957年正式发表文学作品,发表和出版过大量小说、话剧剧本、电影文学剧本、散文、诗歌等,逾400万字。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屋顶上的蓝星》《梦中的桥》《寻梦三千年》《结婚三十年》等,曾获得过多项文学奖。
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章和证书。
李禾告诉记者,父亲李心田的最后一部作品是青年励志题材的长篇小说《风筝误》,这部作品是父亲82岁时创作完成的,后来父亲生病住院期间,还在思考如何修改《风筝误》,“这部作品在《时代文学》连载了部分篇章,目前还没有出版单行本。”
“潘冬子”影响数代人
7月5日,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于海丰告诉记者,提起山东的电影,不能不让人想到《闪闪的红星》的主人公潘冬子,而潘冬子这个人物,则是由李心田老师创作。
“李心田老师是山东电影的骄傲,也是咱们山东文化的骄傲。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同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运比较熟悉,祝新运多次告诉我,饰演潘冬子是他一生的荣耀和自豪。”
张期鹏则认为,塑造了“潘冬子”的李心田,堪称“潘冬子之父”,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和“潘冬子”,影响了好几代人。
“五六年前,我开始拜访李心田老师,他非常平易近人。后来我每年都去拜访李老几次,亲戚朋友们也托我带去《闪闪的红星》请李老签名,几年下来,至少签了100本,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李老的这部小说。”
原济南军区宣传部部长张振江是李心田的老同事,张振江说,《闪闪的红星》之前名为《战斗的童年》,出版社编辑觉得这个名字一般,李心田苦想了两天,提出用“闪闪的红星”,被出版社采用,“作品中的主人公潘冬子,也是结合了多个原型创作的。”
《闪闪的红星》小说出版了40种
《闪闪的红星》令人称奇,它是我国当代小说版本较多的作品之一,也是改编为其他很多艺术形式且获得成功较多的作品:
于1972年5月首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后,一经推出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种版本一印再印,加上广播剧、电影、连环画和后来的歌舞剧、电视剧、动画片与原著相辅相成、珠联璧合,使这个系列成为中国经典的红色儿童作品。
《李心田年谱》编著者之一的薛凯洲,也是李心田的粉丝。薛凯洲告诉记者,1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送同事回家,谁知自己一直崇拜的《闪闪的红星》的作者李心田与同事住在同一个院子里,于是得以拜访李心田先生,求得签名书一本。读过原著之后,薛凯洲愈发被打动,自此他开始了收藏各种版本《闪闪的红星》的生涯。
“目前,《闪闪的红星》小说的汉语和盲文版出版了40种,蒙、维、藏、哈萨克等民族文字出版了8种,还有英、法、德、西、阿拉伯、韩等13种外文出版。连环画有汉语和民族文字47种,德、法、英、印地、乌尔都、豪萨等外文版连环画有12种。电影文学剧本20个。”
薛凯洲告诉记者,“目前,只有斯瓦西里语的一版我还没有找到,其他全部集齐了。”
他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作家
李心田以《闪闪的红星》为人所知,但学界认为,李心田创作60余年,创作题材丰富,他不仅仅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
山东大学教授马兵7月5日告诉记者,从 1957 年在《文艺学习》上发表《我的两个孩子》开始,李心田先生笔耕不辍几十载,儿童文学只是他创作起初的选择和日后写作的重要向度之一。
他400万字的创作,题材涉及军事斗争、社会万象、家庭婚姻、文化哲思多个层面,且其新时期以来的创作,完整参与了上世纪80年代从伤痕到反思到改革文学的历程,尤其是其改革题材的小说,以对改革现代性触动的异化现象细致的体察,对人物“边际人格”的塑造和一种“省世”的清醒情怀,拓宽了改革文学的书写领域。
马兵举例,李心田在1990年代发表了《银后》,用完全通俗化的形式写“追星”“下海”,透露出作家对社会与时俱进的追踪。
60岁后,李心田又陆续创作了长篇小说《结婚三十年》和《寻梦三十年》,以一种对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立场的艰难回返,来对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转型以及由此引发的知识分子的认同危机与角色危机做出正面的回应。
马兵说,被李心田本人命名为“思辨小说”的《寻梦三十年》,以“从古代周公写到当代周公”的心志“跋涉三千年”,堪称一部阅读“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的激愤之作、良心之作。
来源 | 齐鲁晚报
责编 | 吴瑕